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童

安童

①(1248—1293)元朝大臣、政治家。又译安同。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中统元年(1260), 13岁为怯薛长,掌宿卫事。四年,曾劝阻世祖勿杀阿里不哥叛党,以怀服未附者,使千人幸免,深受器重。至元二年(1265),任中书右丞相,食邑4千户。十二年,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随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讨西北诸叛王。十三年(1276,一说十四年),与北平王同被叛王昔里吉劫执,羁留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所。后诸叛王内讧,于二十一年被释归。复任中书右丞相。二十四年,以忽必烈复立尚书省,起用桑哥为平章政事,恃权擅政,“天下大权尽归尚书”,中书省形同虚设,乃于二十六年被迫辞相,只掌宿卫事。任相期间,处事秉公持重,尊用汉族士大夫,力助忽必烈推行汉法、罢黜庸官,选用良才,与权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不法之举作斗争,谏立皇太子,兼中书令,判枢密院事,以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大德七年(1303),追谥东平王。有《丞相东平忠宪王碑》以志其功。 ②明朝大臣。蒙古族。初为元朝平章。洪武元年(1368),元军撤出大都后,随帝妥欢帖睦尔退归漠北。十二年(1379),在中兴州的战役中兵败,被俘。获赦,授鞑靼指挥。二十三年(1390),晋刑部尚书,武臣任文职自此始。

猜你喜欢

  • 迪里

    见“敌烈部”(1882页)。

  • 盟长

    清代盟旗制度所定,对旗札萨克实行监督和掌管盟务的人。按制,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由理藩院请旨简放盟内各旗中的札萨克一人兼摄盟长,或按同部诸旗建盟,以部首领为盟长。一般每三年会盟一次,由盟长召集

  • 容美峒宣抚司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名。亦作“容美宣抚司”或“容美等处宣抚司”。元末以容美峒总管府改置(治今湖北鹤峰县)隶四川行省。史载,唐元和元年(806),田行皋因功授施、溱、溶、万招讨把截使,仍知4州事。宋有田

  • 焚如

    春秋时长狄鄋瞒的酋长。《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该部作战勇猛,为北狄联盟的重要军事力量。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

  • 红册

    见“红史”(942页)。

  • 忽里勒台

    蒙古语音译,又作“忽里台”、“忽邻勒塔”、“忽鲁勒台”、“忽邻勒台”等。《元朝秘史》释为“聚会”。原为氏族部落内部的族众会议。随着阶级分化,那颜贵族阶级的形成,逐渐演变成氏族部落首领、显贵上层参加的议

  • 卫王

    ①辽封爵。太祖子李胡次子耶律宛、圣宗弟齐国王隆祐第三子耶律贴不先后受封。 ②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天眷元年(1138),太祖子完颜宗强受封;明昌元年(1190),世宗子完颜永蹈进封;承安二年(1197

  • 旧满洲

    见“佛满洲”(1097页)。

  • 张承奉

    ?—914一作张奉。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人。※张议潮之孙。唐昭宗光化三年(900),被唐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天祐二年(905,一说三年),建西汉金山国,自号“西汉金山国白帝”、“圣文神武白帝”、“圣文神

  • 雅尔奈

    卫拉特蒙古宗教节日。蒙古语,意为“诵经会”。每年六月十五日开始,八月一日结束,共45天。参加经会喇嘛,每天仅吃一顿饭。在此期间,百姓可以前往烧香,但不能在庙内住宿。经会结束后,举行赛马、摔跤等竟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