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抚使

安抚使

官名。始于隋代,为行军主帅临时的兼职。唐玄宗以后,由皇帝派朝臣巡视因兵燹或水旱等而受灾的地区,称安抚使、安抚处置使或宣慰安抚使。不常设。宋代常以重要地方守臣兼领,或称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兵民之事。若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则又称安抚大使。帅臣受命绥御河东、陕西、岭南诸路少数民族地区时即谓经略安抚使带马步军都总管,以统制军旅,并置若干僚属、将佐。王钦若、梁颢、李纲、王厚都曾任此类官职。辽曾设九水诸夷安抚使、易州安抚使等。金国亦曾置陕西路安抚使。元代改为一路长官,仅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用土官。秩正三品。安抚司内,上有达鲁花赤1员,下有同知、副使、佥事、经历、知事各1员。明代亦仅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世袭武职土官。秩从五品。其职责是维护和保持本地区的风俗、制度,附辑诸土民,谨守疆土,修职贡,应征调。其下属一般为土官,有土同知1人,正六品;土副使1人,从六品;土佥事1人,正七品;属员吏目1人,从九品。清代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秩从五品。但其机构、衙门及下属官佐已大为精简,往往仅有安抚使一人和几个分工办事的头目、师爷。

猜你喜欢

  • 曲翊伸

    ?—1681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先世乌斯藏加渴人,明封颁宣慰使,世袭土司职。清顺治九年(1652),平定全蜀,以首倡投诚,缴宣慰使印,奉旨给瓦寺安抚使印、号纸一道。康熙二年(1663),以杂谷阿朋作

  • 十姓回纥

    古代回纥人关于其先世社会的历史传说。与九姓回纥并列。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编写的《史集》第三编“畏兀儿部落”所载:哈剌和林附近有两座山,一座名为不黑刺秃一不思鲁里,一座名为兀失浑-鲁黑-腾里木。两山之间

  • 潘金盛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苗族起义首领。靖州(今湖南靖县)人。苗族。开平四年(910),与杨成磊等率领靖州地区苗、侗族农民于飞山岩(在今湖南靖县境)暴动。围攻武冈。持续斗争至乾化元年(911),后楚王※马殷遣昭

  • 埃文基

    见“鄂温克族”(2053页)。

  • 贯只哥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湖广行省左丞相※阿里海牙之子,文学家※贯云石之父。大德至延祐初,任职湖广,官至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延祐二年(1315),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元年(1324),调江浙行省。后任职于

  • 姚弼

    ?—416后秦宗王。※姚兴之子。羌人。后秦弘始十年(408),因南凉秃发傉檀东招西羌彭奚念叛,姚兴以其为中军率步骑3万讨伐。至金城渡河,至姑臧(今甘肃武威),为傉檀所败,被卫大将军姚显派兵救回。后以雍

  • 童子科

    西夏选举制之一。设于西夏人庆四年(1147)。得中者为童子举。仁宗时著名学者斡道冲5岁时以《尚书》中童子举。

  • 纳穆扎尔

    ?—1758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都统拉锡子。初授蓝翎侍卫。乾隆十年(1745),授正白旗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十五年(1750)、任工部侍郎,历任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西藏珠尔默

  • 马而庸

    布朗语音译。意为“村社公有地”。村社土地分为两部分,大部分每年定期分配给各户使用,其余部分属村社公有地,由村寨头人管理。

  • 乌力特

    生肉干。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游猎鄂伦春人传统储藏备用食物。旧时他们以食兽肉为主,因狩猎生产不稳定,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打到野兽有肉吃,故在夏天将吃不完的狍、鹿、犴等兽肉晒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