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洛布扎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为主,亦习学历算。校规较严,凡贵族子弟已出家者及现任僧官徒弟,均可申请,考试合格,经译仓批准,录取后,即可入校受教。学制两三年,毕业后可为仔仲(僧官)。1959年停办。
藏语音译,又作孜拉扎,意为僧官学校,亦称孜仲学校。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由西藏地方政府※译仓主持校务,布达拉宫的囊吉扎仓负责实际管理与教学。派僧官任教,课程以佛经、藏文书法、文法、韵律、诗词为主,亦习学历算。校规较严,凡贵族子弟已出家者及现任僧官徒弟,均可申请,考试合格,经译仓批准,录取后,即可入校受教。学制两三年,毕业后可为仔仲(僧官)。1959年停办。
?—1864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嘉庆八年(1803),任总堪布,掌办商上事务。因与热振呼图克图滋事,革职,关押候审。同治二年(1863),色拉寺喇嘛聚众持械将其抢回,拒驻藏大臣满庆及达赖喇嘛命
参见“奥米”(2252页)。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在※珞瑜的旁兴、加热萨地区设5个珞巴定的俗称。“定”略似内地的乡、保。位于珞瑜地区的东部、雅鲁藏布江沿岸。原为珞巴族聚居地。清光绪七年(1881),※噶郎王统辖了※白马岗,遂在此按地域
阿刺伯语音译,一译“格的木”,意为“古老”、“陈旧”。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指明末清初伊斯兰教门宦新派传入回族以后,仍保持伊斯兰教传入时期的宗教仪式和基本功课的派别,故称,或称老教、清真古教、遵古教等。该
即“兀的改”(108页)。
1834—1908亦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咸丰帝妃,同治、光绪两朝摄政者。满族。叶赫那拉氏。名兰儿。安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咸丰元年(1851),被选入宫,初封贵人。六年(1856),生子载淳(
1839—1894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土观呼图克图六世。出生于甘肃天祝县野狐川。从三世嘉木样罗桑图旦久美嘉措出家,在塔尔寺显宗札仓学经。咸丰二年(1852),入拉卜楞寺习学经论。三年,赴京觐见
1849—1915清末蒙古族诗人。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沙尔里克苏木人。牧民拉卜杰子。19岁前在村塾学蒙文,通过自学,通晓汉文、藏文。20岁在巴拉珠尔公手下当书吏,因同情“独贵龙”运动,写诗赞美,受牵连
见“清佳努”(2109页)。
书名。清末王仁俊撰。2卷,附《西夏文逸目考》1卷。本书搜罗史籍所见之西夏人著述,及西夏对宋、辽、金王朝的表、奏、书、榜等编次成书,虽欠完备,足供参考。本书收入王氏撰《辽文萃》中,有光绪三十年(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