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莴部
见“婆莴室韦”(2128页)。
见“婆莴室韦”(2128页)。
见“哈喇忽剌”(1642页)。
书名。7册92章。近人凌惕安(贵阳人,汉族)撰。据史书、方志、册档编纂而成。分述清咸同年间(1851—1874,即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间)贵州各族农民革命斗争状况,其中包括布依族首领※杨元保、侗族首领※
藏语音译。义译为“需要的人”。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的※“堆穷”相似,是头人或大※“差巴”的附属户。地位低于一般差巴。一般不占有份地,仅由领主或大差巴给予一小块“
藏语音译。又称米扎,意为“贵族”或“上等人”。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一般指由封建王朝和西藏地方封建政权封赐世袭爵位及领地和农(牧)奴的世俗农奴主。在地方政府中担任较高官
明、清云南彝族土官名。元代授当地彝族首领为阿迷州(治今云南开远县)万户府土官。元末普和宁袭职。明洪武十六年(1383),赴京朝觐,次年,授土知州。二十年(1387),子普救告袭。二十六年(1393),
即“宇文莫廆”(901页)。
1684—?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为拉日禅定寺创建者。出生于次盖村。30岁居家学习宁玛派教法,后改宗格鲁派。康熙五十七年(1718),赴西藏卫地出家为僧,法名益西桑主(益希桑珠)。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
即“盛逻皮”(2033页)。
见“河东长官司”(1509页)。
参见“闲散”(1118页)、“世职”(4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