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直
即“女真”(145页)。
即“女真”(145页)。
清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又称“苏四十三事件”。是时吏治败坏,贪污成风,循化地区连年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加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
蒙古语音译,意为“徒弟”。从17世纪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僧侣的徒弟;二是指隶属于寺庙、大喇嘛的属下人,即僧官管辖下的属民。按其财产和法律地位,相当于阿勒巴图下层。
参见“随丁”(2134页)。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梅录”。《辽史·国语解》称: “梅里,贵戚官名。述律皇后(即辽太祖后※述律平)族有慎思梅里、婆姑梅里,未详何职。”据《百官志》,契丹于北面族帐官中,在※舍利司下设有此职。通
清代蒙古族翻译家、文学家。自号施乐斋主人。耽墨子。内蒙古卓索图盟人。土默特右旗台吉。深通蒙、汉文,博览群书,熟知《史记》、《汉书》、《水浒》、《金瓶梅》、《格斯尔汗传》等。嘉庆二十四年(1819),仁
?—1943※“甘南事变”领导人之一。又名马穆哥,人称“眼窝司令”。甘肃东乡(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十七、八岁时被马家军抓去当兵逃归。1943年初,在抗日救国革命斗争的影响下,组织宁定(今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工部侍郎图尔宸和侍读学士喇锡负责建立。该驿路从北京出发,经昌平州、居庸关、赤城县到独石口,然后从独石口经察哈尔左翼和昭乌达、锡林郭勒2盟7旗到达终点
?—176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译敦多布喇什、敦多克达什。※阿玉奇汗孙,※沙克都尔扎布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阿玉奇汗逝世后,在土尔扈特贵族争夺汗位争斗中,与车凌端多布、
藏语音译。义译为“需要的人”。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的※“堆穷”相似,是头人或大※“差巴”的附属户。地位低于一般差巴。一般不占有份地,仅由领主或大差巴给予一小块“
古地名,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柴庄。北魏天兴五年(402),北魏拓跋珪、长孙肥率军败后秦姚平于此,见“柴壁之战”(18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