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奥兀孜考姆孜

奥兀孜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口吹指拨乐器。柯尔克孜语音译,亦译作“奥孜考姆孜”。流行于今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铁制,中空,长约5—6厘米,琴身一头为弧形,另一头直形,中间夹有弹性薄铁簧片,下有一钢丝弦。吹奏时置于口唇上,用食指弹钢丝弦,吹奏成曲调。多流行于妇女、儿童中。音色微弱、柔和缠绵,音域不宽,常在五、六度间。一般用于伴奏,演奏《赛凯特巴依》、《布谷鸟》、《可怜的小骆驼》、《情人的影子》、《何时我们再相会》、《雄鹰啊,何时张开你的翅膀》等通俗民间乐曲。目前已成为演奏大型乐曲的一种主要乐器。

猜你喜欢

  • 诺哲

    彝语音译。意为“古歌”。口头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邱北等地阿细人(彝族一支)中。形成于明朝初年,属集体创作的史诗。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不断增加,各地不完全一致,但大休相同。主要包括6大部分:(一)

  • 室建河

    即“望建河”(2096页)。

  • 阿黑麻

    ①(1465—1504)东察合台汗国可汗。蒙古族。※羽奴思汗次子(《明史》作阿力之子,不确)。羽奴思汗长期生活于塔什干,一些不惯于城市生活的蒙古人拥阿黑麻逃回蒙兀儿斯坦。1487年羽奴思汗卒,长子※马

  • 家人

    清代对八旗官兵家内奴仆的特定称谓。清入关(顺治元年、1644)以前,原称※“包衣阿哈”,简称“阿哈”;入关后,沿袭古制,改称“家人”,以与另一种“包衣”人相区别。《清会典事例》载:康熙六年(1667)

  • 陈奇兽

    元代蒙古宫廷饮宴娱乐习俗。据陶宗仪《辍耕录》等记载,元朝皇帝每年六月驾幸上都,择吉日举行“诈马宴”(亦作质孙宴或只孙宴),人马盛饰,观赏陈列奇兽。届时,扈从人员将各国、各地、各部进献的珍奇野兽置于万岁

  • 蓝帽回回

    见“中国犹太人”(297页)。

  • 班禅堪布会议厅

    民主改革前西藏政教领袖班禅管理※扎什仑布寺与所属分寺、庄田及属民政教事务的机构。原名“囊玛康”,意“侍从室”。由其管膳食、起居、供奉之诸※堪布组成。清雍正六年(1728),清帝将西藏的拉孜、昂仁、彭错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上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弟玛什巴图随汗归清,次年,封札萨克固山贝子,建旗。初驻牧于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

  • 乞庆哈

    蒙古语“彻辰汗”的异译,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 弘始

    后秦高祖文恒帝姚兴年号。399—416年,凡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