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契丹语名称 | 相当汉职 (或职司) | 出 处 |
于越 | 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
林牙 | 翰林学士 | 《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
夷离毕 (移离毕) | “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
惕隐 (梯里巳) | 宗正、 掌皇族政教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令稳 | 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
挞马 | 扈从官, 执侍卫 | 《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
舍利 (沙里) | 郎君、 员外郎 | 《辽史·国语解》 |
常衮 (敞稳) | 皇族帐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敌烈麻都 | 掌礼官 | 《辽史·国语解》 |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 | 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 | 《辽史·百官志》 |
楚古 | 掌北面讯囚 | 《辽史·国语解》 |
梅里 | 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 | 《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
秃里 (吐里) | 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 | 《辽史·萧拔剌传》 |
乌鲁古 (乌鲁骨) | 群牧官 | 《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
扫稳脱朵 | 群牧官 | 《金史·百官志》 |
拽剌 (曳剌、 移剌) | 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 | 《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
剋 | 统军官 | 《辽史·国语解》 |
选底 | 掌狱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世烛 | 侍中 | 《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
猜你喜欢
遮里哈剌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道上的驿站之一。蒙古语意为“远望则黑”。又称“鸳鸯泊”,蒙古语称“昂无脑儿”。即今河北张北县西北之安固里淖,其地南北皆水泊,水禽集育其中
口到
见“口利”(117页)。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鄂嫩河,东至沙巴尔台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海留鞥克尔接本部中右后旗界,南至色勒格图山接车臣汗旗界,北至达喇特河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
李守贵
?—1056西夏官员。党项羌族。夏景宗时(1032—1048)为大臣野利遇乞部下掌出纳官。又为李元昊宠妃没藏氏幸臣。毅宗福圣承道四年(1056)九月,受没藏氏遣至屈野河巡视,回报其兄国相没藏讹庞侵耕宋
皇兴
北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年号。467—471年,凡5年。
西丹
满语音译。清代东北地区八旗内未经挑甲考试的幼丁。“幼丁”习惯语,不限于年幼,成壮者亦称之。它与挑甲落选的※余丁有异,亦与支领钱粮的※养育兵不同。非谓西丹不图进身军伍,实因其人数众多而八旗兵额有限,年复
乞剌斯八斡节儿
1246—1303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帝师。又作合剌思八斡节而。出身于萨迦寺之东院。初从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学经,随侍左右,至元十七年(1280),八思巴在乌思藏圆寂,受萨迦诸僧众推选赴大都告丧。至元三
把
旧时海南岛五指山黎族地区用以计量稻谷的单位。迄至解放前夕该地区仍沿袭以小刀掐穗的收割方法,以稻穗盈把为其计量单位,故称。约1公斤左右,6把为1攒,6攒为1对,2对为1律,2律为1姆。耕地面积通常也以播
阿什坦
?—1683清代学者。初隶满洲镶蓝旗,后改隶内务府满洲镶黄旗。号海龙公。完颜金裔。顺治二年(1645),选授内院六品笔帖式。九年(1652)进士。擢刑部给事中。康熙七年(1668),任实录纂修官。译著
齐里克部
见“奇里克部”(1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