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枢密院

契丹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事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是衙署属北面朝官,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盖辽太宗南下灭后晋,入汴(今河南开封)时(大同元年,947年)始置,《世宗纪》载,是年八月,“始置北院枢密使。”以※耶律安抟为首任。其职任“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一说,此为设置初期的分工,以后执掌有所扩大。)契丹习俗崇日,毡帐皆东向,因该署“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正职为北院枢密使,另设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枢密直学士、枢密令史等。终辽一代(一说辽中期以后),以是衙署权势最重,《金史·左企弓传》:“辽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据统计,先后出任北院枢密使者40余人,除居特殊地位的韩德让(赐姓名耶律隆运)和另一被赐国姓的刘霂外,其余全为契丹人。辽代末年,皆以皇太子(皇位继承人)为总北南院枢密使事。据《辽史·百官志》载,契丹共设三枢密院,于※北面朝官中设“契丹北枢密院”和“契丹南枢密院”;于南面朝官中又有“汉人枢密院”,今人研究认为,此系史载有误,后两者为同一衙署的不同称呼,而契丹北枢密院即契丹枢密院。

猜你喜欢

  • 汪结

    ?—1749清代四川明正土司。藏族。原为明正土司守备,随军征剿瞻对,多所出力,后又供出有关隐匿情事。乾隆十一年(1746),以理塘宣抚使安本才具平庸,无抚驭能力,及失地、容奸罪,降副土司。翌年,任其为

  • 西南夷风土记

    地方史志。明朱孟震(字秉器,江西新涂人)撰。是书附于朱孟震编《游宦余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单刊1卷,题朱孟震著。是书为亲历目睹所记,多确实可信。而孟震自言未去云南,疑非朱氏所作。此

  • 龙仔

    黎语称“沃伐”,意为“做穷人”。系指解放前黎族地区某些因破产或逃避迫害而依附某一有财势的富户门下的贫苦农民,故又称投靠户。被依附者称“龙公”,黎语谓“沃凡”,意为“做富人”,也有“做主人”之意。投靠时

  • 旺扎勒

    ①(?—1749)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车布登长子。康熙三十三年(1694),袭札萨克多罗贝勒。三十五年(1696),遣属众从康熙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充向导。三十六年,遣官招降厄

  • 小相公岭

    山名。简称小相岭。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汉源县大渡河南至喜德县之间。最高峰名铧头尖,海拔4791米,为越西河与安宁河的分水岭。据近人考:邛部土司、暖带密土司、田坝土司,均以小相岭的“岭”字为姓

  • 阿注婚姻

    云南宁蒗永宁部分纳西族的对偶婚制。建立阿注关系的双方,男不娶,女不嫁,各居母家,分属两个家庭,亦无共同经济基础,生产生活均处于各自家庭。男子夜至女家去过偶居生活,次晨回母家。偶居所生子女属女方,由女子

  • 莫离支

    高句骊国官号。相当唐王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唐贞观十六年(642),高丽西部大人盖苏文杀高丽第27世王建武及诸大臣,立建武弟之子藏(一作宝藏)为王,自任此职,专断国政。

  • 赵世延

    1206—1336元朝大臣。字子敬。蒙古汪古部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孙,文州吐蕃等处万户府答鲁花赤※赵国宝子。聪颖喜读书。初入枢密院、御史台习吏事。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任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

  • 那桐

    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光绪举人。长期任京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津京,奉命驻守丰台御敌。北京陷,慈禧西逃,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二

  • 雅赖

    ?—1664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扈尔汉第七子。太祖努尔哈赤时,从征乌喇部,略朝鲜,数受伤。天命六年(1621),征辽东,攻察哈尔,俘获甚众。天聪三年(1629),随太宗皇太极征明北京,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