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夷情房

夷情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章京1人,由理藩院主事充任,并设管理案卷经书2人,小写6至7人。凡噶厦公所官员及各营官升补,发赐蒙古僧人、尼泊尔人路照。达木八旗事务,各大活佛转世掣签,更换五台山札萨克喇嘛与雍和宫堪布喇嘛,以及一切藏中事务,均由该房掌管。宣统(1909-1911),经驻藏大臣联豫奏准,将该房与廓尔喀房、译字房改为翻务夷情藩属科,仍掌办原有事务,设参事、协理各1人掌办科务。

猜你喜欢

  • 杨灵珍

    ?—504南北朝时期仇池氐帅。初为北魏将领穆亮副将。齐建武二年(495),随魏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元英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占据泥公山(今甘肃成县西南)。四年(497),受封南梁州刺史(一作行梁州刺

  • 哈丹特穆尔

    见“伯颜帖木儿”(1093页)。

  • 筷子舞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行的传统舞蹈。因以筷子为舞具,故名。原为男子独舞,以头顶燃灯,右手执筷,击打身体有关部位,发出声音,边打边舞,动作主要表现在肩、手、腰、腿,节奏强烈,动作健美。在节庆佳日或宴会上即

  • 辖懒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辖懒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据《辽史·太祖纪》称,※耶律阿保机为“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人,

  • 敖斯莫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稷子米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由“哈乌顺·阿莫”音变而来,意为“蒸过的米”。达斡尔族旧时吃的米食,以稷子米为主。将稷子加工成米有两种方法,此为其一,即将稷子放在锅内用水蒸沸后炕干

  • 木墨特

    见“玛罕木特”(953页)。

  • 回回民族问题

    书名。我国第一部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回回民族历史与现状的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集体编写,由李维汉、贾拓夫、刘春等主持并执笔写成。1941年4月以延安民族研究会名义由延安解放社出

  • 胡土虎

    见“忽都虎”(1489页)。

  • 木葫芦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男女幼儿和少年,自冬佩带青、红、黄木制葫芦三枚。木葫芦“如豆状,用彩丝为绶”。于夏历正月十四日夜半,

  • 五板船

    清代东北宁古塔一带满族的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出现较早,《明一统志》卷89已有记载。其制为3舵,由5块木板拼造,结合部不用灰麻,钉以木,水渍则塞以青苔。一般载10余人。运行时,常有一人手持青苔以待,防备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