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通

大通

县名。在青海西宁市北部,湟水上源北川河流域。秦汉之际为匈奴右地。汉武帝时属临羌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左右,设长宁县,属西平郡管辖。十六国至隋初为吐谷浑地。唐为吐蕃所据,后归唐,由张议潮统辖。北宋时属唃厮啰政权管辖。宋崇宁二年(1103),在门源地区筑达南城,旋改名大通城,属鄯州,“大通”一词始见于史。南宋为西夏控制。元属甘肃行省西宁州。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西宁卫。明末为蒙古贵族麦力干所据。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三年(1725—说二年),设大通卫(卫署在今门源),筑大通、白塔、永安三城。乾隆九年(1744),移卫治于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县西北)。二十六年(1761),改为大通县,治所在白塔城。民国十八年(1929),划归青海省,增设门源县,自此大通县分为大通、门源两县。

猜你喜欢

  • 景颇语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瑞丽、陇川等县,使用人口约3万。在国外,称克钦语,主要分布在缅甸。景颇语内部比较一致,无方言差

  • 月市

    明代北方边塞地区蒙汉女真等族的集市贸易。亦称小市。明朝与东北的蒙古兀良哈三卫、海西女真族等部关系较密切,经济来往频繁,所设马市即按月举办,广宁(今辽宁北镇)每月二市(月初、月中各一次),开原每月一市(

  • 书库尔

    见“楚琥尔乌巴什”(2350页)。

  • 韦保

    ?—1454明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四川草塘(今贵州瓮安)人,苗族。景泰三年(1452),与※黄龙等率苗民起义。与贵州臻、剖、五坌等地苗民联合攻播州西坪、黄滩等地屯营。被提督蒋琳、总兵官都督方瑛等镇压

  • 佐巴

    藏语音译,意为“总管”。原西藏萨迦地方政府长官。三品衔。总管一切政教事务。下设仲译4名,卓尼4名,分管政府文件之上传下达。设聂仓,管理政府财政收支。西藏噶厦政府视其为萨迦法王之家臣,职衔三品过高,只宜

  • 葛不律寒

    见“合不勒罕”(835页)。

  • 唔奈

    部分瑶族自称。他称“花衣瑶”。分布在湖南隆回、通道、溆浦、辰鳛各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苗族语族苗语支。

  • 伊纳雅特喀喇玛特

    见“喀喇玛特和卓”(2209页)。

  • 迭木帖儿

    见“铁木迭儿”(1879页)。

  • 奕誴

    ?—1889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东阁主人,宣宗※曼宁第五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袭惇郡王。咸丰五年(1855),降贝勒。六年,复封郡王。十年(1860),晋惇亲王。卒,谥勤。著有《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