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历史文物。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景净撰文,吕秀岩书。碑高236厘米,宽86厘米,厚25厘米,重约两吨。碑额有飞云和莲台烘托一个十字架。环绕十字架的是“螭”,左右配以百合花。正中顶部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下有汉字32行,每行62个汉字,总计不足2000字。下面和两侧有用叙利亚文镌刻的70位景教僧人的名字和职称。这些人名,除八人外,其余全为叙利亚文和汉文对照。碑文内容分两部分:一为序文,扼要叙述景教基本信仰及景教自波斯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发展经过。一为颂词,全为韵文,对序文梗概进行全面的概括,是研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古代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明天启五年(1625)后,被译成多种外文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 拔曳固

    即“拔也古”(1363页)。

  • 第二次绥远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役之一。1948年8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由华北野战军组织第二次绥远战役。9月24日至27日,华北野战军先后攻占丰镇、集宁、凉城、和林、清水河、卓资

  • 嘉靖腊尔山苗民起义

    明嘉靖年间腊尔山地区苗民起义。腊尔山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区。嘉靖十九年(1540),该地连遭旱灾,粮食欠收,而土司和卫所官吏苛虐无度,民不聊生,奋起反抗。二十二年(1543),贵州铜仁平头苗首领※

  • 咸丰安顺府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54卷。清常恩(吉林汉族)、邹汉勋(湖南新化人)修纂。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内分天文、地理、营建、纪事、经制、职官、人物、列女、艺文等篇。安顺为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分布区,各

  • 朵甘思招讨司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一作朵甘招讨司。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十八年(1385)正月,定秩正四品。按明朝贡例入朝贡马及方物,其官员招讨、副招讨,依土官袭替例承袭。

  • 王弄山长官司

    元明哈尼族土司。清属开化府。今属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元明与安南长官司属阿僰万户舍资千户。明为临安府分属之王弄山和安南长官司。明时土官阿頞(哈尼族)本教化三部龙氏舍人。洪武十四年(1381)

  • 潭中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三国至南朝齐因之。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汉属郁林郡,晋、南朝宋齐属桂林郡。今为壮族聚居区。

  • 帕谿

    藏语音译,意为“祖业”。旧时指中央王朝或西藏地方政府封给贵族的一份薪俸地,属贵族私有,世代相传,视为“祖业”,故称。贵族借此剥削和奴役藏族劳动人民。再有,差巴对于耕种的份地,在保证支差的前提下,有世袭

  • 南充国县

    古县名。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将原充国县南部境土析出置此县。成汉时(304—347),又将西充国县并入。因其初为“蛮夷”之地,故加“国”字。南朝梁时改为南部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

  • 诺贺钵

    即“诺曷钵”(19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