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宋代大理国古碑。简称石城会盟碑。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立于鄯阐府石城(今云南曲靖市旧县城北),后埋没。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土。今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高121厘米,宽61厘米。碑文从左至右上下两截书。上截正文11行,正书;下截皆人名、官衔,8行,行书,共143字,多简体或别体,无碑题,碑顶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喻怀信题记。主要记述大理国主白族段氏联合彝族37部出战滇东一些部落后,在石城会盟立誓,并颁赐职赏的史实。为研究大理国和白族、彝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 南蛮校尉

    晋及南朝所设治理“南蛮”之职官。始自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据《晋书》载:“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后设置地点有所变化。有晋一代该职多由荆州刺史兼领,也有由郡守兼领或另委人充任。准于立府,下

  • 唐德尔格玛

    土族语音译。青海互助地区土族民间对歌曲调。因歌词以“唐德尔格玛”为衬词故名。系一种赞歌。相传最初用于赞颂自己的庄廓。后作为宴席曲和婚礼中的问答歌。结婚的头一天傍晚,通常由“纳什金”(娶亲人)在女家门口

  • 迈里古思

    元末官员。唐兀人,字善卿。幼家贫,侨居松江,从师通诗、易二经,授徒养母。善谐谑,多与名士交游。至正十四年(1354)进士,授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镇守官),继任江南行台镇抚,募民组织果毅军,守护城池。

  • 挹娄貂

    古代好貂皮名。因产于挹娄族地区而得名。为该族向中央王朝纳贡和与中原人民交换的物品之一。由于皮轻毛暖,深为中原人民喜爱。其后裔勿吉、靺鞨、女真等也皆从事捕貂。

  • 芦笙

    苗族传统簧管乐器。又称六声、瓢笙。由笙管、笙斗和簧片构成。相传,原用单根芦苇管制成,后经多次演变,成为竹制3管、4管、6管。一说确定6管,源自苗族6个支系。笙管外侧开若干按音孔,6管分两排贯入木斗或葫

  • 郁即长官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名。永乐四年(1406,一说元年)置。隶属叠溪千户所,设流官、吏目各1员。辖地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长官由当地望族郁氏出任。郁氏,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明廷,被命为长官司长官。

  • 陉头

    见“炭山”(1651页)。

  • 噶勒桑丹津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廓尔喀(今尼泊尔)侵略后藏期间,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随丹津班珠尔私赴边与廓尔喀议和许银,被廓尔喀人所劫。同年,返藏,携带信件,内称廓尔喀差头人至聂拉木与噶伦议明各安

  • 元恪

    483—515北魏皇帝。499—515年在位。鲜卑元氏(拓跋氏)。高祖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司徒公高肇之妹,一说属高句丽人。太和二十一年(497),定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即帝位于鲁阳(今河南鲁山县)。

  • 萧拜住

    ?—1320元初大臣。契丹族。原属石抹氏。为檀州知州※萧哈剌帖木儿子。忽必烈汗时,曾从皇孙铁穆耳(成宗)北征,授檀州知州。历任礼部郎中、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知中山府,任内有政绩,颇获民赞。武宗海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