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小和卓木之乱

大小和卓木之乱

清乾隆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一称“大小和卓之乱”、“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平定达瓦齐政权,大和卓木布拉呢敦与弟小和卓木霍集占献籍迎降。同年夏,清廷命布拉呢敦招抚天山南路,令霍集占驻伊犁辖旧属。布拉呢敦初无意分立割据,惟思“安集各城,听候大皇帝谕旨”。后因阿睦尔撒纳反清,霍集占乘机逃往南疆,一意鼓噪,要求“自长一方”,乃叛。清定边右副将军兆惠遣副都统阿敏道前往招服,为所杀。复任意苛剥百姓,攫取重额租税,残酷镇压黑山派徒众。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偕布拉呢敦分守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喀什噶尔(今喀什)。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拜城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阿克苏伯克色提巴尔氐被迫弃家投伊犁清军。清廷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先拒雅尔哈善等于库车,继围定边将军兆惠于喀喇乌苏(黑水),暂胜,及援军至,解围。二十四年(1759),清廷再次出兵。夏,在清大军压境下,裹胁维吾尔族众弃叶尔羌、喀什噶尔西遁,谋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境内),相继受挫于霍斯库鲁克山(双耳山)、阿尔楚尔岭、伊西洱库尔淖尔(叶什勒池)。七月二十八日为巴达克山部酋长素勒坦沙所杀,乱平。

猜你喜欢

  • 蒙古角

    见“毕利”(755页)。

  • 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

  • 天祚元妃

    见“萧贵哥”(1997页)。

  • 爱玛尔汗

    ?—1822中亚浩罕汗国首领。乌兹别克族。※爱里木汗弟。初为伯克。嘉庆十三年(1808),奉命统兵进攻右部哈萨克,占领塔什干。次年兄死,袭位。统治期间,进一步对外扩张。十九年(1814)春,挥师夺取土

  • 僧道辨伪

    元朝建国前后由朝廷召集僧道两家各就其经典教义、史事所进行的辩论。曾经历二次。第一次在戊午年(宪宗八年,1258),那摩国师、少林长老福裕奏举道家《老子化胡经》为伪托,宪宗蒙哥召释道两家至开平府(今内蒙

  • 元太宗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修成,连同太

  • 察绥蒙民经济的解剖

    书名。贺杨灵著。是在对内蒙古察哈尔、绥远地区进行广泛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写出的一部著作。全书分12章,分牧区、农区、半牧区、半农区加以叙述,论及农牧业生产、农垦、水利、商业、手工业、蒙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情

  • 末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又作“摩些”等。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宋时“磨些蛮”的同音异译。元李京《云南志略》:“末些蛮,在大理北,与吐蕃接界,临金沙江。”元代居住地区基本与南诏、大理时期相一致,以通安、宝

  • 马太初

    清代医家。安徽合肥县人。回族。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人。五世业医。幼承家学,博览中医典籍,上探《灵枢》、《素问》,考《明堂》原委,搜《外台秘要》,旁稽唐宋,下历金元,无不悉心研究。兼明内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齐老图河,西至特克什布音图,南至依克沙巴尔,北至察罕索郭图。有佐领3。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首领衮布附清,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子额琳沁于四十九年(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