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氏墓志
唐代墓志。开元二十四年(736)刻制。1978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青嘴湾。高56厘米,广56厘米,厚5厘米。志盖正中篆体阴刻“大唐故武氏墓志之铭”,四边杀面雕有缠枝卷叶花纹。铭及序共20行,行20字,楷字。墓志主人系武则天皇后侄孙女,燕国公武延寿女,嫁吐谷浑王慕容曦皓,封太原郡夫人。其夫受唐封朔方军节度副使、燕王。此志对研究吐谷浑慕容氏的历史和世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唐代墓志。开元二十四年(736)刻制。1978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青嘴湾。高56厘米,广56厘米,厚5厘米。志盖正中篆体阴刻“大唐故武氏墓志之铭”,四边杀面雕有缠枝卷叶花纹。铭及序共20行,行20字,楷字。墓志主人系武则天皇后侄孙女,燕国公武延寿女,嫁吐谷浑王慕容曦皓,封太原郡夫人。其夫受唐封朔方军节度副使、燕王。此志对研究吐谷浑慕容氏的历史和世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土族语音译,意为“蒙古人”。青海互助、大通及甘肃省天祝一带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见“来远城”(1051页)。
明代广东瑶民起义首领。广东都城人。瑶族。正德十四年(1519),与韦公炳在都城山区聚众反抗官府,自号通天大王,公炳称通地大王,并联合封川归仁乡壮族首领、铲平王蒙公高,率众3千攻打封川县城,杀指挥张鼐、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地区的一种以人代租方式。当地封建土目藉其政治权势,拨出一部分土地强令其辖区内一些农民耕种,凡被迫租种这种土地的农民,除平常交租外,还必须每户每一代给土目送一个小孩当奴隶,故称
见“布素鲁克”(471页)。
?—1863清宗室、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和硕成哲亲王永鼕孙,多罗贝勒绵懿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由应封宗室授头等侍卫。道光十三年(1833),置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次年,赴山东、河南查阅营伍,并查
见“招讨使”(1375页)。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姓氏命名,属党项8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青海果洛以南至四川阿坝之色达县境。
元末明初第一代土族辛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小旗。其孙辛庄奴功升百户,始以辛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男女200余人,居地在今民和县三川等地。
1904年英军上校荣赫鹏强迫噶尔丹寺长罗生戛尔曾等签订非法的《拉萨条约》,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清政府不予批准,为挽回主权,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等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