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仁秀

大仁秀

?—830

渤海国第十世王。简王※大明忠从父,高王※大祚荣弟野勃四世孙。唐元和十三年(818)明忠死,权知国务,是年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改年号建兴。十五年,唐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在位期间,锐意中兴国势,励精图治。密切与唐关系,学习唐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文治之纲,整顿内部,起用贤良,缓解了渤海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矛盾。其治绩颇得赞誉,唐穆宗称其“和会于庭”,“知义之道,与华夏同风”。日本嵯峨天皇赞其“信义成性,礼仪之身”,“执德有恒”。亦尚武功,既以武力对付世仇新罗在南境的骚扰,又迫使海北诸部纳入渤海版图,任其置郡设县。多次遣使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但当日本淳和天皇即位后以种种藉口制造人为障碍时,毅然中止与日本的交往以维护渤海王国尊严,是渤海王国史上一位文武兼备的国王,在其治理下,渤海进入“海东盛国”发展阶段。大和四年(830,《旧唐书》作五年)冬死,谥宣王。

猜你喜欢

  • 戴辣

    契丹语,意“烧甲”。契丹族对“小春节”(十月十五日)的称谓。每年十月,契丹五京进奉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各1万副,至十五日,将其堆垛,契丹皇帝率臣僚望祭木叶山(相传族源神地),奠酒,用契丹字书状一纸,

  • 乌木布尔代

    清代索伦部首领。任索伦部副总管。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军第二次进攻被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城(今黑龙江漠河县东、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之前,亲至城下侦察敌情,擒俄人鄂克索木果以归。一说使部人至雅克萨城

  • 克儿

    即“乞儿诺尔”(123页)。

  • 卜赤

    1504—1547明代蒙古可汗。又称博迪阿拉克(钵帝阿拉克)库登汗,亦克汗、或译作保只、不地、孛只等,明人亦称为小王子。孛儿只斤氏。※达延汗长孙,※图鲁博罗特长子。正德十二年(1517),达延汗去世,

  • 常钧

    ? —1789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字和亭、可园。雍正四年(1726),由翻译举人授中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仓场侍郎授河南巡抚,历江西、甘肃、湖北、云南巡抚。三十一年(1766),任湖南巡抚

  • 仲父房

    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为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伯父※耶律释鲁后裔的称呼。连同二伯父※耶律岩木后裔(称※孟父房,因大伯父※耶律麻鲁无后),与诸弟后裔(称※季父房,以阿保机父排行而论)合称※三父房,或皇族三

  • 色鲁加

    门巴族女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色鲁”,意为“黄颜色”;“加”,意为“帽”。相传远古时妇女身无穿戴物,自泽当的三青寺庙的辛波女妖被驱赶出庙跑到门隅来时,当地妇女见其穿戴讲究、漂亮,遂竞相仿效,戴帽就

  • 义责布松洞

    普米语音译,意为“山神”。旧时普米族地区每户、每氏族和每村都有各自的山神树,选择松树或麻栗树中最大的为全村的山神树。有的地方,男子举行成年礼仪式后,要把象征自己成年的绵羊毛线从脖子上解下,拴到一棵茁壮

  • 山主

    指解放前瑶族一些地区占有数量较多的田土和荒山的人或阶层。多把荒山佃给无土或少地的※“山丁”垦种,收取实物或货币地租,或采用“种树还山”的剥削方式。过去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均属这一阶层,除私

  • 布库里英雄

    见“布库里雍顺”(4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