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尔济

多尔济

①(?—1645)清代蒙古王公。阿巴噶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扬古岱卓哩克图子。号额齐格诺颜。初称阿噜蒙古。隶察哈尔部。后因不堪察哈尔林丹汗侵虐,徙牧漠北克鲁伦河流域依附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天聪二年(1628),与喀喇沁、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长击察哈尔部于土默特之赵城。崇德三年(1638),遣台吉绰尔济贡马及貂皮。四年,与同部达尔汗诺颜多尔济归附清朝。五年,遣使贡马。六年,封札萨克多罗卓哩克图郡王,世袭罔替,掌左翼。同年冬,复遣固穆及巴特玛迈济吉贡驼马牛羊。 ②(?—1646)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九世孙,翁衮都喇尔子。初附属察哈尔部,号车臣济农。为避察哈尔林丹汗侵扰,往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天聪二年(1628),察哈尔被平定后,与硕垒向后金纳贡。崇德二年(1637),率台吉奇塔特等附清。三年二月,率众从征喀尔喀部。六年(1641)正月,遣使献雕鞍和马。同年(一说七年),封札萨克和硕亲王,留车臣号。顺治三年(1646),掌乌珠穆沁左翼(一作右翼)。遣属部达喇海随军征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旋卒。 ③(?—1648)清初大臣。蒙古族。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天命七年(1622),随父※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备御,尚公主为额驸。天命十一年(1626),从征札鲁特、栋奎、克什克腾诸部和朝鲜,皆有战功。天聪五年(1631),后金始设六部,任刑部承政,专理蒙古事。八年(1634),随皇太极征明,攻大同,受命领中军,大败明总兵曹文诏。崇德二年(1637),授内大臣,参预议政。四年,随郑亲王济尔哈朗攻锦州。六年,随皇太极征明,设伏败明军于杏山。后以明总兵曹变蛟夜犯御营,不能御,被议罪。后进一等梅勒章京。顺治二年(1645),进三等昂邦章京。四年,改任三等总管。五年卒。 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号达赖巴图尔。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占领西藏后,为青海和硕特右翼首领。曾助兄达延鄂齐尔汗管理西藏政务,屡遣使向清廷纳贡。清顺治十一年(1654),固始汗卒,清廷遣官致祭。他派人进京致谢,并请设驿于西宁东以便贡使往返。康熙十四年(1675),当青海诸台吉乘王辅臣叛乱举兵犯河西等地时,复受达赖喇嘛使传谕,戢部众。继以兵备御准噶尔部噶尔丹对青海的进犯。十八年(1679),准噶尔部楚琥尔乌巴什子罕都及其属额尔德尼和硕齐为避噶尔丹乱,窜入漠南蒙古劫乌拉特达里台吉等人畜,清廷令“察归所掠”。他以罕都等为噶尔丹属,谏言不便拒。旋卒。为青海扎萨克贝勒朋素克旺扎勒、达什车凌、台吉伊什多勒扎布3旗祖。

猜你喜欢

  • 和籴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

  • 德勒伯克

    见“答里巴”(2239页)。

  • 太庙四祭

    元代宫廷祭祖之礼。祭祀时,以蒙古巫祝为司禋监官,身着法服,同三献官省察献牲后,以蒙古语呼累朝帝后之名,告以致祭年月日数及致祭物品。翌日清晨,献官、御史、太常卿、博士分诣各室,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

  • 谋粘路军民总管府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 古尔谷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其取材、制作工序与※普尔巴相同,但器型有别。分两种:一种盖状似半圆球形,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子母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足,有大中小之别;

  • 唐承祖

    明末湖广石梁土官。土家族。崇祯间(1628—1644),自带土兵粮饷,同容美(在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元助明军镇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军,“以功”由石梁(在今湖北五峰县西南)长官晋升为石梁安抚使。因争边

  • 道同

    ?—约1380明朝官吏。蒙古族。元末居河间(今河北河间县)。自幼习读汉文史籍,事母以孝闻名。洪武(1368—1398)初,被引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后出任广东番禺知县。时番禺混乱,军卫横行,豪强欺民,前

  • 者阑

    地名。元明时期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百夷传》:思氏“所居麓川之地曰者阑,犹中国称京师也”。今云南德宏端丽江南岸缅甸属境有一小村名者阑,其邻近有一市镇名南坎,傣族人民多谓此

  • 无虑县

    古县名。西汉置。为辽东郡辖18县之一,是西部都尉驻地。后人皆认为,“无虑”即“医巫闾”(山名)之省称与异写。县治在今辽宁北镇县境(一说为县东南大亮甲村)。东汉安帝时(107—125),划归辽东属国,旋

  • 吴半生

    即“吴添半”(10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