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公
封爵名。(1)唐中和三年(883)僖宗封党项首领拓拔思恭此爵。(2)辽景福元年十二月(1032)兴宗以宗室女兴平公主嫁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子元昊,封为驸马都尉,并封此爵。
封爵名。(1)唐中和三年(883)僖宗封党项首领拓拔思恭此爵。(2)辽景福元年十二月(1032)兴宗以宗室女兴平公主嫁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子元昊,封为驸马都尉,并封此爵。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僙语和莫语。使用人口180多万。侗水语支内部同源词的比例数达60%~70%;本
西域古国名。有谓在今帕米尔阿赖谷地一带。西汉武帝(公元前114—前87年在位)时有户700,口5000,胜兵1000。属西域都护。居民从事游牧。
位于内蒙古巴林旗北部索博力嘎苏木北。“比图”蒙古语意为“密林”。林中有泉,方圆15米,池里有6个泉眼,每个泉眼喷出不同味道的水,有苦、辣、酸、甜、涩、咸6味,神密奇妙。传说清同治年间,达利喇嘛到此,见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清代数学家。满洲正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字凤纶。官广东盐运司。著有《筹算浅说》。
明代青海第二代西纳活佛。永乐八年(1410),被明帝奉为上师,赐以国师职事及土地、人户,又赐象牙印章及诏书。十年(1412),赐“慈智禅师”名号。宣德二年(1427),又赐“通慧正觉国师”封号及银印。
古族名。今傣族部分先民在唐代的别称。傣语“勐”之异译,意为“地方”、“平坝”,即“住在坝子里的人”。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分布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孟连、耿马、临沧一带。以居
?—1948辛亥革命志士。湖北汉川人。回族。1903年,投入湖北护马队为前哨兵。1904年,随营到襄阳,改为常备军。1906年,该部扩编为陆军第八镇骑兵第八标,任二营右队头棚正目。曾被授五品军功奖。1
元代官署名。亦称宣政院分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兼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军民事务。二十八年(1291),置行宣政院于杭州;至大四年(1311)撤销。延祐五年(1318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所置诸县的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即: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