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塔尔语

塔塔尔语

我国塔塔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奇台等地,使用人口1千多。塔塔尔语在类型上属粘着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10个元音音位,除有前高展唇元音i外,还有一个前高展唇元音i;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第一音节的a有时有唇化现象;元音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变窄”或“展宽”变化;元音的部位和谐较为严整,唇状和谐较松;有24个辅音音位;固有词词首一般不出现复辅音,词尾有少量的复辅音出现;词重音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和谓语性人称等范畴;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多数不带构词附加成分;部分形容词有级的变化,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量词不很发达,数词通常可以直接用于名词之前;动词有态、式、时、人称和数的范畴及形动词、付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有一定数量的后置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在词汇方面,大部分根词都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合成法;借词主要来自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伊朗语等,其中以阿拉伯语和俄语借词为多。原苏联境内有自称为tatar的民族,和我国塔塔尔族自称相同。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鞑靼自治共和国、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西伯利亚的西部和中亚等地,人口664.9万(1989)。其中有553.2万人使用自己的语言。汉文习惯上把这部分人称作“鞑靼”,把他们的语言称为“鞑靼语”。鞑靼语和中国的塔塔尔语有一定差别。分三个主要方言:中心方言(或称中部方言)、西部方言(或称米沙尔人的方言)、东部方言(或称西伯利亚鞑靼人的方言)。此外,还有一些土语。中心方言是现代鞑靼标准语的基础方言。鞑靼人过去曾使用过阿拉伯字母,1929年转用拉丁字母,1939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嵬名阿吴

    西夏大首领。党项羌族。皇族。惠宗时牵制权相梁乙埋专权。崇宗天仪治平二年(1087)被国相梁乙逋遣往青塘(今青海西宁)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共举图宋。天祐民安五年(1094),乙逋专权谋叛,与大将仁多保忠等集

  • 萨大滋

    1814—1849清代诗人。字树堂。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系诗人萨察伦之子。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寒。秉承家学,以诗会友,毕生倾注诗学。工诗。作品多抨击时弊,感叹当权昏庸,抒发怀才

  • 殊缕布

    古代氐人所织的布。氐人有麻田,善于织布。利用麻缕,织为异色相间的“殊缕布”。《说文解字》云:“絣,氐人殊缕布也。”东汉时,这种布已为中原人士所习知。

  • 元定宗

    见“贵由”(1653页)。

  • 仡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六枝、黔西、织金、镇宁、关岭、普定、大方、清镇、仁怀、水城、安顺、遵义、平坝、金沙、兴仁;云南省文山、广南、富宁、马关;广西隆林等地。人口437997人(1990年统

  • 欧拉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玛曲县境内黄河之南,东接乔考部落,东北临佐盖尼玛部落,西北抵青海省果洛。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仅有7至8户,后因人口渐增,分为苏乎钦、苏乎娘两部落。清末民初从青海同仁县、黄河南蒙

  • 主户

    参见“沟主”(1135页)。

  • 阿巴噶右翼旗

    清内蒙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北部。牧地东界阿巴哈纳尔旗,西接苏尼特旗,南邻察哈尔正蓝旗,北临大漠。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后裔居此,号所部曰阿巴噶。原役属于察哈尔,后畏林丹汗

  •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清代派驻新疆军政长官。简称伊犁将军。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置。统辖新疆天山南北路驻防官兵及旧土尔扈特乌讷恩素珠克图东、西、南、北四路盟,和硕特蒙古巴图(启)色特启勒图盟各旗兵马,并负责同邻国交涉。

  • 阿里耀卿

    元曲家。省称里耀卿、又作李耀卿。回回人。先世西域人。长年居松江(今属上海市)。曾为学士,或谓集贤院学士。元曲家、音乐演奏家阿里西瑛之父。擅作曲,以散内闻名。作品意境深邃,生动传神。惜多散失。仅有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