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达怛”、“鞑怛”、“鞑靼”、“达达”。最初见于唐代突厥文《阙特勤碑》,9世纪中始有汉译名。原是突厥的一支,居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等地。宋、辽时期从属于契丹。13世纪初被蒙古征服,成为其一部分。15世纪中叶,居住于钦察汗国境内鞑靼人独立,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喀山汗国,并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同保加尔人、突厥化蒙古人、钦察人融合,成为当地主要居民,至1552年为俄罗斯兼并。19世纪初年以后,为躲避沙俄掠夺及谋经商,部分人陆续移居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发展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西、中、东3种方言。文字以阿拉伯文为基础制成。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长期杂居,现已通用此二种语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解放前大部分从事商业,贩运茶叶、食盐、布匹等物。少数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多由父母包办。重视教育事业。所建伊宁塔塔尔学校,是新疆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学校之一。生活丰富多彩,经常载歌载舞。现有人口4873人(1990年)。

猜你喜欢

  •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简称《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或《三史国语解》。分类诠释《辽史》、《金史》、《元史》中民族语词的辞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由史馆史臣奉敕撰。46卷。收词1.1万余条。全书分《辽史语解》10卷、《金史语解

  • 青史

    书名。全称《青史佛教教法源流》。通称为《青史》。藏族学者桂译师※熏努贝(1392—1481,一译廓诺·迅鲁伯)著。明成化十二年,(1476)成书。成化十七年(1481)在熏努贝去世当年,由大译师索南绛

  • 红围

    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北方渔猎民族对猎捕商品性野兽的统称。通常称夏季四至六月猎取鹿茸的季节为“红围期”,因鹿茸是贵重药材。

  • 新兵营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1937年45月间,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今乌鲁木奇)市郊,整编为一个总队,对

  • 西辽末主

    见“耶律直鲁古”(1326页)。

  • 元贞

    元成宗铁穆尔年号。1295—1297年,凡3年。

  • 德利

    旧时鄂温克族的一种丧葬仪式。鄂温克语音译。亦名四柱棚。流行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死后原本进行风葬,自受东正教影响后改用入棺埋葬。入棺前,先将尸体洗净,换穿白衣后入棺,死者生前所用烟袋等

  • 正净

    西夏职官下品封号。西夏语音“正腮”。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文孝恭敬东南姓官上国柱”称号。下有长艳、闻正、缘集、福合、德称、智观、养孝、善式、才盛、意教、覆全等11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拽剌

    ①契丹语。亦作“曳剌”、“夜剌”;《武林旧事》记为“爷老”;唐代史籍译作“曳落河(何)”(多一尾音);清代改译为“伊喇(注音“伊喇河”)”。其意:(1)健儿,或壮士。《新唐书·安禄山传》:“曳落河者,

  • 成宪纲要

    元法令类编。已佚。《永乐大典》录有其文,见卷1595、卷14686至14695。卷1595《元漕运二》收录世祖至元三年(1266)至英宗至治三年(1323)有关漕运的规定;卷14686至14695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