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吉克语

塔吉克语

我国塔吉克族使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使用人口约33000 (199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两共和国内,使用人口约412万(1989)。塔吉克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6个元音音位;元音e有腭化作用;元音o有一个出现在少数借词或变化动词里的变体[Λ];有8个复元音;有30个辅音音位,大部分分清浊对立;多数词的重音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少数是落在词首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和格的范畴,数有单数和复数,格有主格、领格、对格、宾格四种;形容词有级的范畴;动词有时、体、人称的范畴;副词没有形态变化;有前置词、也有后置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在词汇方面,有一大批与伊朗语族诸语言同源的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复合法;有大量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族一些语言和汉语等,新借词主要来自维吾尔语。中国塔吉克语分萨里库尔方言和瓦罕方言。前者为自称萨里库尔的部分塔吉克族使用,同时也是中国塔吉克族的主要聚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内塔吉克日常交际的主要语言。特点是受维吾尔语的影响较大。瓦罕方言属于自称为瓦罕的那部分塔吉克族,使用人数较少。这两种方言和境外相邻的几个方言一起组成帕米尔方言群。

猜你喜欢

  • 长孙道生

    370—451北魏大臣。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长孙嵩从子。道武帝拓跋珪爱其慎重,使掌机密。内侍左右,出入诏命。明元帝拓跋嗣(409—423年在位)时,任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太武帝拓跋焘即位,进爵汝

  • 乌木布尔代

    清代索伦部首领。任索伦部副总管。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军第二次进攻被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城(今黑龙江漠河县东、呼玛县西北黑龙江北岸)之前,亲至城下侦察敌情,擒俄人鄂克索木果以归。一说使部人至雅克萨城

  • 喇嘛营官

    清代驻西藏边界的藏族喇嘛官员。边缺、大缺、中缺、小缺各营官内均有喇嘛补放之营官。各层喇嘛营官不给顶戴,缺出,以喇嘛补,多系达赖喇嘛随侍之人,如仍在达赖喇嘛前服役,勤劳年久,不能远离,由驻藏大臣另派员,

  • 榘庵集

    书名。元同恕(1255—1332)撰。15卷。所居名榘庵,因以名集。奉元(今陕西西安)人,字宽甫。世业儒。年13以书经冠乡校。世祖至元(1264—1294)间授国子司业,辞不赴。陕西行台侍御史赵世延请

  • 樊察

    见“凡察”(129页)。

  • 格斯贵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寺庙的僧职名。亦作格思贵。管理寺庙、札仓庶务和杂务,有的还兼管教务和戒律,教授经典和督察喇嘛念经,手执法杖,对不守戒律规定的僧人予以责打。也负责处理僧众的一般纠纷,实际是寺庙的执法者。地位

  • 阿会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一作阿荟部。原为一氏族,据《周书》称,奚族早期有五部,“有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入唐,发展为部落。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

  • 敖拉心

    独木舟。赫哲语音译,意为杨木雕船。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以一棵整杨木凿挖而成,圆底,尖头,长丈余。一人乘坐,叉鱼时用之。

  • 乌切克特

    赫哲语音译,意为晒生肉条子。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以鱼兽肉为主食,在打到野兽肉吃不完时即晒成肉条储存备食。有生晒、熟晒两种。打到鹿、狍,肉剩余很少时即生晒,其法是将脊背肉和腿肉

  • 阴山岩画

    分布于内蒙古境内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中。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岩画宝库。多刻画于断崖立壁、山巅巨石之上,形成密集的岩画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提及。1976年以来,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又有大批发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