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缅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乾隆以后为在内府三旗内培训回、缅语文专业人才而特设的学堂。回文官学,原创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属内务府,以司官2人管理学务。初选三旗幼童就读,学伊斯兰语文。于居京的新疆维吾尔族人内选充教习。师徒待遇概从优。学为济用,理藩院因新疆民族事务亟需此项人才,内务府遂即咨送回文学生过院。乾隆三十三年(1768),亦因时需,又增设缅文教习,令该堂学生兼习缅甸语文。迄嘉庆(1796—1820),内务府犹行文于云贵督抚,咨请选择缅文教习送京。
学堂名,官办。清乾隆以后为在内府三旗内培训回、缅语文专业人才而特设的学堂。回文官学,原创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属内务府,以司官2人管理学务。初选三旗幼童就读,学伊斯兰语文。于居京的新疆维吾尔族人内选充教习。师徒待遇概从优。学为济用,理藩院因新疆民族事务亟需此项人才,内务府遂即咨送回文学生过院。乾隆三十三年(1768),亦因时需,又增设缅文教习,令该堂学生兼习缅甸语文。迄嘉庆(1796—1820),内务府犹行文于云贵督抚,咨请选择缅文教习送京。
辽朝对部分女真人的称呼。因其下有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国(即五部),故名。来源于黑水靺鞨。约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的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下游两岸,东接大海。另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
①中国北方古民族名。源于东胡后裔鲜卑。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始见于《三国史记》(卷18),《魏书》始立《契丹传》。是后《北史》、《隋书》、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皆有专传。南北朝时,游牧于今两
? —735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遇折、郁捷、李过折、李遇折。出自遥辇氏族。初为一部落首领、松漠都督府衙官,在联盟内与军事首领可突于分典兵马。时契丹依附突厥,与唐对抗,屡遭唐攻击。开元二十二年底(
清廷允许开放蒙地以消纳内地过剩农业人口的权宜措施。清廷原禁止汉族农民进入蒙古地区开垦土地,后因内地灾荒,大批贫困农民流入蒙古地区寻求生计,乃稽弛禁令,允许暂留,从事耕地,谓之为“借地养民”。《皇朝续文
见“庙丁”(1498页)。
见“塔阳古”(2157页)。
①召庙名。亦称朋苏召,俗称巴隆召、西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西茶坊河岸。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锡拉布喇嘛主持兴建,康熙中期,其弟子札萨克达喇嘛朋苏克重修扩建。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赐召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
见“土牛线”(65页)。
?—1865清朝大臣。蒙古正兰旗人。萨尔图拉氏。咸丰六年(1856),翻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九年(1859),授散馆编修。十年,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营听调。十一年(1861),以直隶、山东、河南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