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族宴席曲

回族宴席曲

回族说唱艺术。俗称“家曲”。回族举行婚礼时,邀请民间歌手演唱的曲调。流行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宁夏、新疆等回族聚居地区。分散曲、叙事曲、五更曲、说唱曲(也称“打调”)和酒曲等五种。其传统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和对唱等。据考证,系由元初的一种民族民间散曲演变而来。青海民和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歌手还进行化妆。一般还伴有原始舞蹈动作和溶入拳术,故多用拳术名之,如“鹞子翻身”、“黑鹰展翅”、“雁落平沙”等。基本上是2人或4人对歌对舞,众人伴唱。每首曲调,一般都有固定的动作,其舞姿刚健挺拔、潇洒奔放。其曲调婉转柔和、优美轻快、节奏性强。很适宜于舞蹈。一般一词一调,也有一词多调者。内容多演说历史故事和传说,也有将回族习俗及道德观念编成曲词者。除有的表达传统爱情故事外,一般不直接表达爱情。词讲究文雅。均由男子演唱,妇女不能参加。代表作有:《方四娘》、《送兵》、《虎狼马》、《莫奈何》、《黄菊花》、《高大人领兵上口外》、《白娘子》、《孟姜女》、《昭君娘娘过北番》等。

猜你喜欢

  • 葱茈羌

    ※西羌的一支。汉魏时与白马、黄牛羌分布于※婼羌以西至葱岭间的西域南山(昆仑山)中。各有部落首领,与南道诸国相邻。《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称其为“月氏余种”。

  • 中亚三汗国

    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创建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的统称。居民大都操乌兹别克语,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下半叶,相继为沙皇俄国吞并。参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 巴嘎

    ①蒙古语音译,意为“队”或“群”。由在一定地区内游牧的50—60户组成,为清代蒙古旗下基层组织,其首领称达鲁嘎,执行行政任务,特别是收税和分派徭役等。解放初内蒙古自治区牧区仍作为苏木之下的基层单位。不

  • 海兰

    1622—1655清初武官。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贝勒穆尔哈齐之孙,镇国公韩岱长子。顺治二年(1645),封奉恩将军。六年(1649),封三等辅国将军。八年,晋封辅国公。十二年二月卒,谥悫厚。

  • 白马氐

    氐族的一支。一说以白马水(今甘肃文县一带)而得名。与羌等杂居。又称武都氐、白马、白氐、故氐。秦汉时活动于西汉水流域,即今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主要从事农业,产名马、牛、羊、漆、蜂蜜等。其首领自称氐王,

  • 宿石

    ?—471北魏大臣。铁弗匈奴人。夏※赫连勃勃弟文陈曾孙。祖若豆根时始受赐为宿姓。父宿沓干拓跋焘时为虎威将军、汉安男爵、侍御郎。太平真君六年(445),以父在从征柔然时战殁,受命袭爵。初为中散,继拜宣威

  • 散金长官司

    参见“促瓦长官司”(1683页)。

  • 成汉武帝

    见“李雄”(1022页)。

  • 龚顾珥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初任骁骑校。康熙十三年(1674),随定西大将军董额征吴三桂。由陕西进兵,败敌总兵高定、蔡元德、石存礼等,有敌自山而下直逼营濠,继率本甲喇兵随董额连败敌逼营之军,又败总兵王继正

  • 宋辽互市

    北宋与辽朝的官方贸易。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契丹交易。后因战争,罢不与通。淳化二年(991),令雄、霸州、静戎军、代州雁门砦置榷如旧制,出口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