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民族问题

回回民族问题

书名。我国第一部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回回民族历史与现状的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集体编写,由李维汉、贾拓夫、刘春等主持并执笔写成。1941年4月以延安民族研究会名义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全书分9章,后附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作的四份纲领性文件。科学地论证了回回是一个民族、回回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伊斯兰教与回族历史发展之关系等。指出回回问题是民族问题,驳斥了国民党大汉族主义者所宣扬的“回回是汉人信奉了回教”、“回回是宗教团体”等谬论,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在西北地区泡制“回回国”的阴谋。正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出回回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对团结和发动回族人民参加抗日战争、鼓舞各族人民在解放中华民族的共同斗争中都起了很大影响。也为后人保存了陕甘宁边区有关回族及伊斯兰教的许多第一手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另有1947年山东鲁南,渤海新华书店翻印本、1958年、1980年北京民族出版社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赶表

    参见“囊俏”(2584页)。

  • 兴畜节

    内蒙古东部地区牧民传统节日。蒙古语称“玛力音新敖如鲁呼”,汉译作“迎春宴会”。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正月或清明前后,选定日期举行。通常选定草原上某一地点,支帐设锅灶,将牧畜赶来查看膘情,给肥壮的种公畜挂

  •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

    碑刻。清光绪(1875—1908)年间于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出土。碑铭用汉文书写,由中书郎中夏侯粲撰文。共22行,每行47字。上部略有残损,尾记有“监造法师法铠、典作御史索宁”题名。承平三年(445)立

  • 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宋代大理国古碑。简称石城会盟碑。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立于鄯阐府石城(今云南曲靖市旧县城北),后埋没。清康熙十八年(1679)出土。今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高121厘米,

  • 畏兀体蒙文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 中兴行省

    见“西夏中兴行省”(714页)。

  • 营王

    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武宗至大元年(1308,一说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云南王忽哥赤子也先帖木儿由云南王进封。

  • 纳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讷穆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纳木里河女真首领白百舍等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与甫门河卫、哈鲁门山千户所同时设立,以白百舍等为都指挥、千百户。在今黑龙江省

  • 白崇禧

    1893—1966原国民党桂系将领。字健生。广西桂林人。回族。十四岁投身军界,先后就读于广西初级陆军学校、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桂军第一师三团见习军官,后升上尉连长。1921—

  • 奇里克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齐里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有200余户。在乌什城西北沙图卡伦外鄂斯塔勒地方游牧,通伊犁。距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300余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