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丧葬法

回回丧葬法

丧葬制度。行土葬。提倡速葬、薄葬。人死后,最多不能超过三天即埋葬。以早亡当晚葬,晚亡次晨葬为好。主张就地埋葬,俗谓“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当病人危亡时,请阿訇念“讨白”(忏悔词),死后将亡人埋体(尸体)置尸床上,头北脚南,面向西方(朝麦加方向)。继用清水洗尸体(称艾苏里)。净身时,须男洗男,以女洗女。尸体洗好后,裹上“克番”布(即尸衣,用新白布制成,无袖无领),男用3块,女用5块。然后举行站“者那则”(殡礼仪式):由阿訇领亲友为死者祈祷,传经。装入“塔布提”(埋体匣子),抬至墓地,将埋体从匣中取出,送入土坑或石坑。在墓地由阿訇领着教众举行永别仪式。埋体一般头北脚南,面朝西方,身上不带任何生前之物,撒上香料(冰片等)。有的地方还用白布或石料写刻上护心“都阿宜”(阿拉伯文祈祷词),最后埋上土,地面垒成鱼脊形墓堆。一些门宦教派,还在教主坟地上修建拱北(墓园)、亭院、甚至清真寺,以便教众纪念、朝拜(教内称干“尔埋里”)。在江海行船中亡故,也可水葬,仪式从简。若死在异国他乡,即可就地埋葬。亡人埋葬后,凡7天、40天、100天、周年,都要进行祭奠,请阿訇念经、宴请亲朋,给亲友送油香等。此外,葬仪中不得啼哭,一般妇女不送葬。老教穿孝服,新教则不穿。

猜你喜欢

  • 秋捺钵

    见“捺钵”(2037页)。

  • 旧土尔扈特部南路汗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一称珠勒都斯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裔。初驻牧斋尔(今新疆托里及裕民县一带)。三十八年(1773),徙驻珠勒都斯(今焉耆西北)。佐领50。

  • 嘎古

    解放前京族的一种社会组织。由村内名望高的长者组成。负责推选※翁村(村长),处理“翁村”遗留事务。拥有一定经济实权,可对部分公田山林行使支配权。参见“翁村”(1895页)。

  • 兀良罕

    即“兀良哈”(108页)。

  • 绥远和平解放

    全国第一个和平解放的省。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绥远省参议会议长张钦为首的“绥远和平促进会”与绥远省主席董其武主张与绥蒙政府和谈,解放绥远。周恩来派傅作义部

  • 阿穆尔达喇达尔罕

    1531—1586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译作打儿汉台吉、把都儿台吉等。孛儿只斤氏。※吉囊子、※吉能弟。领鄂尔多斯右翼三鄂托克卫郭尔沁,驻牧于榆林、孤山边外。在榆林与明朝互市,受明封为指挥

  • 白纛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 曹贤顺

    ?—1037宋时归义军节度使。一作曹顺。※曹宗寿子。大中祥符七年(1014),父卒,继任。同年以归义军留后遣使贡于宋,表请金字藏经、泊茶、药、金箔。真宗授其为归义军节度使。初向辽进贡时自称“沙州回鹘”

  • 巴勒布冰图

    ?—1668清代蒙古王公。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初为喀尔喀台吉,隶札萨克图汗。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为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琳沁所戕后,部众溃散,他从杭爱山率部投

  • 广西土官志

    书名。广西土司志书。1卷。明田汝成(约1503年生,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汉族)撰。内容记述广西壮族土官岑猛、岑璋、赵楷、李寰、黄��之事迹,与※《炎徼纪闻》卷一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