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丧葬法

回回丧葬法

丧葬制度。行土葬。提倡速葬、薄葬。人死后,最多不能超过三天即埋葬。以早亡当晚葬,晚亡次晨葬为好。主张就地埋葬,俗谓“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当病人危亡时,请阿訇念“讨白”(忏悔词),死后将亡人埋体(尸体)置尸床上,头北脚南,面向西方(朝麦加方向)。继用清水洗尸体(称艾苏里)。净身时,须男洗男,以女洗女。尸体洗好后,裹上“克番”布(即尸衣,用新白布制成,无袖无领),男用3块,女用5块。然后举行站“者那则”(殡礼仪式):由阿訇领亲友为死者祈祷,传经。装入“塔布提”(埋体匣子),抬至墓地,将埋体从匣中取出,送入土坑或石坑。在墓地由阿訇领着教众举行永别仪式。埋体一般头北脚南,面朝西方,身上不带任何生前之物,撒上香料(冰片等)。有的地方还用白布或石料写刻上护心“都阿宜”(阿拉伯文祈祷词),最后埋上土,地面垒成鱼脊形墓堆。一些门宦教派,还在教主坟地上修建拱北(墓园)、亭院、甚至清真寺,以便教众纪念、朝拜(教内称干“尔埋里”)。在江海行船中亡故,也可水葬,仪式从简。若死在异国他乡,即可就地埋葬。亡人埋葬后,凡7天、40天、100天、周年,都要进行祭奠,请阿訇念经、宴请亲朋,给亲友送油香等。此外,葬仪中不得啼哭,一般妇女不送葬。老教穿孝服,新教则不穿。

猜你喜欢

  • 尼古我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歌”。旧时傈僳族十分崇奉鬼神,有各种各样的“祭词”和“卜歌”,每种※“尼”(鬼)均有其独特的祭法和祭祀歌,如“奥沙尼”(天鬼)、“米司尼”(山鬼)、“海夸尼”(家鬼)、“加古尼”

  • 哈拉塔拉

    即“哈喇塔勒”(1642页)。

  • 厄鲁特

    清代对漠西蒙古诸部的总称。又译额鲁特。一说蒙语ogeled(高大、壮大)之汉译,原为卫拉特蒙古具体部落(卫拉特联盟中处于魁首之部落)名,后逐渐与卫拉特通用;一说为蒙语留下来之意。国外学者又往往沿袭突厥

  • 后藏

    藏族地区区域名。前藏与后藏之称始于清季,《卫藏通志》:“今以布达拉为前藏,札什伦布为后藏,统名曰卫藏”。前后藏以两者之间的冈巴拉山为界,以西为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班禅大师居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实辖后

  • 执舍地

    见“摄舍提暾部”(2354页)。

  • 密拉河卫

    见“木束河卫”(259页)。

  • 庞迦独

    唐代南诏部落渠帅。又作蒙迦独、迦独庞。乌蛮,姓蒙氏。南诏始祖蒙舍庞之子。居蒙舍州(在蒙古州,治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垅圩图山)。卒,子独逻(即细奴逻)嗣为渠帅。

  • 南诏南岳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蒙乐山(一名无量山,延亘300余里,一峰特出山上,有石坪。即今礼社江与阿墨江之间的哀牢山,在景东彝族自治县境内之一段)称南岳,为

  • 达达

    见“鞑靼”(2488页)。

  • 蛮书

    书名。亦名《蛮志》、《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记》、《南蛮志》等。唐樊绰撰。唐懿宗咸通三年(862),绰在安南(交趾)经略使蔡袭部下作幕僚期间,鉴于南诏和唐朝关系重要,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