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玛兰

噶玛兰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地名。亦作哈仔难、甲子兰、蛤仔兰等。位于台湾东北部,今称宜兰。为“三十六社土番之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嘉庆(1796—1820)初,福建漳浦吴沙率乡人至此,多方设法谋取当地高山族的同情与谅解,并施药救治高山族居民所染痘疫,最终取得高山族人的信任,获准在当地开垦,后漳、泉大批移民相继而来,使原先这块荒凉的“蛮烟瘴雨”之地,开辟为膏腴的良田。嘉庆十七年(1812),置噶玛兰厅。

猜你喜欢

  • 胪滨之战

    近代沙俄侵略东蒙古地区的战争之一。1912年,沙俄驻呼伦贝尔领事乌萨蒂操纵和唆使蒙古封建上层发起所谓“独立”运动。2月2日,叛军4000人,与化装叛军的沙俄侵略军1个营,向胪滨城(今内蒙古满洲里市)发

  • 王呼图克图三世

    见“噶桑图登丹贝尼玛”(2505页)。

  • 舒常

    ?—1798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舒穆鲁氏。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子。乾隆十一年(1746),由文生员授蓝翎侍卫。十九(1754)、二十二年,两次因父获咎发往黑龙江。三十七年(1772),官正黄旗满洲

  • 护骨

    见“纥骨”(944页)。

  • 古儿罕

    ①突厥可汗、西辽皇帝及蒙古一些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局儿罕、菊儿罕、菊律可罕、葛儿罕。“罕”又作“汗”。《史集》释为“威武”;《元朝秘史》译作“普皇帝”,意“诸部共主”、“全体之君主”,“犹言大汗也”(《

  • 珂罗啜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黑”。《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黑色者为珂罗便,故有珂罗啜。”突厥文“黑”为qara,珂罗即qa

  • 筷子舞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流行的传统舞蹈。因以筷子为舞具,故名。原为男子独舞,以头顶燃灯,右手执筷,击打身体有关部位,发出声音,边打边舞,动作主要表现在肩、手、腰、腿,节奏强烈,动作健美。在节庆佳日或宴会上即

  • 温特合

    一种圆锥形的临时住所。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吐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冬季外出狩猎人少时搭盖的住所。形同※撮罗昂库,但较小,搭法与覆盖物也不同。有的以若干根高7尺多、直径6

  • 姆佬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的称谓。见“木佬”(253页)、“仫佬族”(573页)。

  • 布利安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对村寨或氏族领袖的称谓。一般为民主推举产生。由有德才、机智勇敢、富有生产与生活组织能力、精明强干、能言善辩、办事公正,并享有威望的男性充任。有老、中、青三种:“阿克哈布利安“即老年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