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朗王

噶朗王

旧时西藏东部一隅的割据土酋。又作“甘南木王”、“呷纳木王”、“波密王”、“噶朗木第巴”。藏语音译,“噶朗木”意为“天”或“上”;“第巴”意为“酋长”、“头人”。相传吐蕃第八代王止贡赞普被其大臣所杀,赞普三子中的怯蚩(一作“嘉赤”、“呷赤”,即“布德巩夹”)逃往波布(清代始称波密),被当地部族民拥戴为首领,府邸修筑在噶朗木的地方,故名。其后裔辖区俗称波龙巴麻布龙珠大小六个流或波曲龙珠波河六域。一说统辖18个宗卡。《波密图志》载:“此间总管只噶朗一名,其子孙即世代相传,垂为衣钵。”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波密原隶属元、明、清历代中央王朝的统治,与西藏地方政权有相对的独立性。藏波屡生纠纷、交战。清道光十六年(1836),噶朗王下属头目扎布发难作乱,清军增调援军讨伐,扎布兵败身亡。是年清帝授噶朗王下臣曲结·旺秋绕丹为“噶朗木第巴”,统管波密大权,隶属卫藏,并规定其每年上交给拉萨当局酥油、茶叶等支应差役。光绪七年(1881),噶朗木第巴统治了※白马岗(含今※墨脱县全境),相继派出过十三任宗本。清末,噶朗王拒服驻藏大臣和噶厦政府的节制,驻藏大臣联豫及四川总督赵尔丰曾分路派兵到达该地征剿。1927—1931年藏波又开衅,被噶厦政府军击败,遂亡。噶厦政府在此分设坡堆宗(又作“倾多宗”)、波麦宗(又作“易贡宗”)和波曲宗(又作“曲宗”),俗称为“波密三宗”。

猜你喜欢

  • 壳壳

    见“浑脱”(1740页)。

  • 巴拉玛

    见“巴拉人”(410页)。

  • 提伊特部

    参见“提依特部”(2193页)。

  • 索诺木达什

    ?—1749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北左翼旗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塔萨博罗特次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准噶尔军占据拉萨,清军分二路向西藏挺进,奉命率所部驻柴达木。雍正元年(1723),因拒附

  • 哈努姆帕夏

    ?—1696蒙古族。察合台后王穆罕默德汗姐妹。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统治南疆后被娶为妻。康熙三十四年(1695),阿帕克和卓死,为夺取继承权,立己子马赫迪,杀雅赫雅和卓。嗣因白山派教徒反对,

  • 郎君行记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碑刻。全称“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王圭、黄应期撰。刻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十一月四日。碑文刻在陕西省乾县乾陵乡武则天陵前著名的无字碑上。刻文在碑的正中部分,四周环刻

  • 关向应

    1904—1946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政委。满族。辽宁金县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赴苏联留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中共河南省委、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在党的第六届

  • 官阶封号表

    西夏文卷子式职官封号图表。木刻本,现存4个残卷。其中5921号卷面20×51厘米,从中间分成两列,自太皇、皇帝、皇太子以下分为七品:上品、次品、中品,下品、末品、六品、七品,与职官七品不同。每品左右横

  • 差米

    旧时西藏墨脱宗门巴族地区农奴等级之一。相当于藏区的差巴。约占全宗(相当内地县)农户的92%,是农奴阶级的主体,差和乌拉的主要承担者。领种一定数量的差地,享有对村社公有土地※基萨的使用权。人身依附领主。

  • 李继周

    943—1009宋朝边将。党项族。延州金明(今陕西安塞东南)人。金明镇使李孝顺子。嗣掌本族事务。太平兴国三年(978),与党项东山部兵战于清化砦获胜,杀3千人,补殿前承旨。雍熙中(984—987)又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