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当派

噶当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音译,又称迦当派。意为“教试派”。有新旧之分,旧者在宗喀巴创格鲁派之前,新者始于格鲁派开派之际。该派晚于宁玛派,始于西藏后宏期佛教兴起之际。首创者为印僧阿底峡,继由其弟子仲敦巴定其派,又经朗日塘巴宏扬。阿底峡对藏区佛教各派的形成及佛教的传播关系至大,《土观宗派源流》言:“在此雪地(即西藏)所出一切真实清净教派及宗部,全系由阿底峡尊者来藏转法轮(即传教)之成果”。该派特点是:重在佛典或佛语的教授,主张“于如来教言,不舍一字,悉了解为教授主义”。改变前此重律轻密或重密轻律的状况,主张密律并重,正确解释显密关系,谓“了知律义(按即显教)为密咒之助,密咒为律仪之助”,倡言显密应相辅相成。重在明见,重在明行,见行双重。以其所著《炬论》为立论之根本。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传法,形成教典、教授及教诫三派,广为传播。此“显密双融之法门”影响极深,格鲁派(黄教)祖师宗喀巴的两大显密名著之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即源于此派。故该派成为其它教派的先声。

猜你喜欢

  • 撒拉花儿

    亦称唱玉日。“玉日”,古突厥语,意为“诗歌”。撒拉族用汉语唱的一种山歌。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历史悠久,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编修《循化志》时,就记载了一首当时流行的撒拉花儿。因受当地藏族

  • 摊粮城

    西夏城寨名。地在贺兰山西北。夏毅宗时期(1049—1067)所建,为西夏后方储粮之地,故名。

  • 余氏宗谱

    又称合肥余氏宗谱。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最后一次为1930年修,1931年刊印。木刻本,共27卷,每卷1册,包括卷首上、下两卷,谱系25卷。今存卷首上,卷1至卷6、卷20至卷25。卷首重

  • 喀申和卓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又译克新和卓、喀沙和卓。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额色尹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受命袭父爵。因勤谨奉职,越一年封镇国公。嘉庆二年(1797),以托病不肯当差,被革爵,交刑

  • 晶土尔扈特

    见“旧土尔扈特部西路旗”(524页)。

  • 木咂些八孙等处千户所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九年(1376)九月置。治所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初以故元达鲁花赤(镇守官)锁南巴等充正、副千户,隶朵甘都指挥使司,给印信。

  • 萨迦世系史

    书名。全称《世界北方大佛主吉祥萨迦世系希有传纪宝库》。阿旺衮嘎索南查巴坚赞贝桑波撰。成书于1629年,德格木刻本334页。系记载西藏萨迦款氏家族史的专著。主要叙述该家族的族系、政教势力在萨迦地区的形成

  • 北魏昭皇帝

    见“拓跋禄官”(1361页)。

  • 阿牛

    1634—1672清代青海玉树十六代囊谦王。藏族。※尕玛拉德之子。顺治三年(1646),赴拉萨朝拜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和蒙古汗王固始汗,贡献方物。赐以“米旺仁庆南杰”称号,并颁锦缎文册,承认其对囊谦部

  • 西魏恭帝

    见“元廓”(2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