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嘎山

嘎山

满语音译,又作噶珊,汉语意为“村屯”。清代东北满族等聚居地区的基层行政单位。例以城区称“”,近城地带曰“厢”,厢以外曰“乡”。乡居的各村庄、村落,即“嘎山”。后金天聪(1627—1635)间,以“屯守堡”改称为“噶山拨什库”,即村领催,这里译为“村”。道光四至七年(1824—1827),伯都讷副都统将京旗满洲闲散迁入治下务农,分置为120屯,每屯以30户为额,并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取自《千字文》句)8个字分编其号:初报之户,积至30户,为“治”字第一号,即令归入镶黄旗头屯。此处译为“屯”。嘎山的划分,有利于稽察良莠和人口增减等情况。

猜你喜欢

  • 耶律辨材

    金代将领。契丹族。义州人。为辽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参知政事※耶律履子。史载其身材魁伟,天资豪爽,有志节,且自负,累官中京兵马副都指挥使。金宣宗(1213—1223年在位)时,曾受召问政,言将相具真才

  • 溥仁寺

    黄帽派喇嘛庙。俗称“前寺”。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政府为庆祝玄烨60寿辰,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形制仿汉式寺庙。额以汉、满、蒙三体文字书写,内有天王殿3楹。正殿7楹,

  • 牛录额真

    清代官名。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辄接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10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起兵时,对此旧有组织形式加以改造,定300人为1牛录

  • 德尔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用枕。流行于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形呈长方,内实棉絮或驼毛之类。外覆以布或缎。有首、足之分。首枕稍高,足枕稍卑。使用者多为王公贵族。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东至卓克乌苏接本部左翼中旗,西接军台,南至哈沙图,北接本部左翼右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墨尔根岱青车棱来归,三十年,授札萨克

  • 巴列沁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皆由妇女担任,特别是有多次接产经验的老年妇女居多。其中有少数人自称有“敖雷·巴尔肯”(狐仙爷)附体。也为人治病。

  • 汪直

    ?—1483明宪宗朝太监。广西桂平县人。瑶族。成化初年(1465),两广总督韩雍镇压大藤峡瑶民起义时被虏,因年幼。送至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后升迁御马监太监。为人狡黠,善奉迎,深得宪宗青睐,被密派伺察宫内

  • 可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野人首领亦能哥等来朝,置卫,与卜忽秃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噶哈卫,并说清代有噶哈必喇,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北;又说巴延

  • 马发

    旧时蒙古族少年的一种发式。清朝至民国时,主要流行于蒙古土默特等地区。即蒙古少年头顶前部中央所留的一撮头发。蒙古家庭从婴儿出生到剃头时,用剃刀把头发大部分剃尽,仅留下头顶囟脑门上一撮“胎发”,取吉祥之意

  • 曩论掣逋

    藏语音译,意为“内大相”。吐蕃官名。《新唐书·吐蕃传》:其官“又有内大相曰曩论掣逋”。为主管吐蕃内政之大臣。职位在“论茝”(大相、大论)之下。一般内务官则称“曩论”。内大相为内相中之最高等级,其下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