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嘎丁寺

嘎丁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尕旦寺,藏语称“孜苏莽嘎丁图登乃勒楞”,意为“孜苏莽之具喜佛教定胜洲”。在青海囊谦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奉宁玛派,原名“彭措热顶楞”,意为“圆满永固洲”。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从京返藏,途经玉树,将该寺改为格鲁派寺院,赐名“嘎丁佛教定胜洲”,并派一名堪布主持寺务。康熙(1662—1722)末年,七世达赖喇嘛亦曾亲临此寺。本世纪三十年代,由于该寺归属问题,青藏之间发生战争,于1933年签和约,寺归青海。该寺有三层高48柱之经堂一座和怙主殿,另有宁玛派经堂2座,僧舍300余间。此寺原有3个活佛系统,均享有百长待遇。

猜你喜欢

  • 北魏景穆皇帝

    见“拓跋晃”(1359页)。

  • 察哈尔正红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张家口外,东至察哈尔正黄旗界,西邻察哈尔镶红

  • 乌喂叫克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用钱买妻子的称呼。与一般娶妻有区别,订婚、结婚都不用征求女子同意,婚礼也较简单,婚后也不用交付奶母钱,但女方家索取的身价钱比一般聘礼高,并且得在短期内付清。买来的妻子

  • 安抚处置使

    见“安抚使”(908页)。

  • 联元

    1838—1900清朝大臣。字仙蘅。满洲镶红旗人。崔佳氏。同治七年(1868)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侍讲。大考,左迁中允,再陟侍讲。署滁和道,迁广东惠潮嘉道。以汕头通商要道之奸人依靠英领事为非害

  • 达尔罕

    即“答儿罕”(2238页)。

  • 契臂

    古代越人表示盟誓的一种风俗。《淮南子·齐俗训》:“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有说是文身之一种。

  • 相会调

    纳西族独具民族特色的大曲调。以《鱼水相会》和《蜂花相会》最为著名。采用象征和以物拟人的表现手法,以鱼和蜜蜂象征男青年,以水和花代表女青年,把爱情作为主线,讴歌纳西青年男女为争取自由幸福和反抗封建压迫的

  • 敖赫达

    裕固语音译,意为“家”、“部落”。一作鄂托克。旧时裕固族社会组织形式。每个部落分若干户族(西部裕固语称“的尔勤”,相当于氏族)。部落之间原有严格的地域界限,各占一定的区域。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原

  • 茹茹

    见“柔然”(17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