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喇乌

喇乌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为“拉乌”,即“喇乌”。分布在墨江、红河、元阳等地。而文山(清开化府)一带已无“喇乌”,可能融合于当地彝族。 ②云南云龙一带古时的傣族酋长。相传自古云龙一带为傣、阿昌、布朗族共同杂居区。最初占支配地位的是傣族酋长屏刺者,传四、五世至喇乌,约4世纪中叶,与阿昌族相争,被杀,大多傣族或死或逃,遂为阿昌、布朗2族留居,各立酋长,不相统属。

猜你喜欢

  • 鄂宝

    ?—178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鄂谟托氏。西安将军西柱之子。初自官学生授内阁中书,迁户部员外郎。乾隆十六年(1751),授奉天府尹。二十年(1755),署广西巡抚。三十一年(1766)后,历湖北、

  • 固尔玛浑

    1615—1681清初将领。又作固尔玛珲。满族。爱新觉罗氏。庄亲王※舒尔哈齐孙,和硕贝勒※阿敏第三子。清崇德三年(1638),从睿亲王多尔衮伐明,进军北京,转战山西。回军东进,克取济南,所至连下40余

  • 锡林

    托忒语音译,意为“夏牧场”,又称“夏窝”。牧民多于每年夏历四月进入夏牧场,九月离开。牧地通常选择草场开阔、水源丰富的河湖沿岸,以※“和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诸阿寅勒构成的夏季游牧村落)方式集体游牧;由

  • 蒙古房

    清官署名。为中枢机关内阁设立的机构。主要职掌蒙、回、藏等文字的释译。设侍读学士2人、侍读2人、中书16人、帖写中书16人,均由蒙古族充任。凡颁发诰敕、敕赐碑文、匾额、武英殿蒙文书签及各体印文等,皆由其

  • 金山暴动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暴动。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蒙古牧民,因不堪忍受封建主奴役和剥削,在全国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于至正十三年(1353)发动反封建斗争,八月,击杀前往镇压的诸王只儿哈郎,后不知所终。

  • 台香山

    山名。位于内蒙古宁城县西部,老哈河支流黑里河南岸。清代称福峰山,俗称喇嘛洞山。主峰望儿山高1270米,山上有古代军事要塞遗址,称望儿城。主峰东边的福峰山有三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阴刻朱红“福峰山”,左为蒙

  • 耶律韩留

    ?—1035辽中期文学家。字速宁。契丹族。皇族仲父房之后。史载其举止庄重,笃行义,有明识。工诗,著有《述怀诗》等,今不传。圣宗朝入仕,统和年间,召摄御院通进。开泰三年(1014),稍迁乌古敌烈部都监,

  • 白居寺

    寺庙名。位西藏江孜城内。藏语作“班廓德庆”(意“吉祥轮大乐”)寺。相传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萨迦法王大臣帕巴白之孙饶丹贡桑帕与一世班禅共同倡建。寺内主殿3层,供奉一尊28000斤黄铜铸制、高近8

  • 军将

    南北朝时期北魏、柔然的军职。北魏以军、幢为军事编制,柔然可汗社仑效法魏制,于北魏天兴五年(402)也建立军、幢制度,并制订了相应的奖惩办法,激盛将士勇猛向前,不得退缩,极大地增强了柔然的战斗力。北魏和

  • 却藏呼图克图三世

    见“阿旺图丹旺秀”(1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