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城
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南锡克沁西北约1.5公里处。为唐代屯戍遗址。略呈长方形,周约450米,墙为夯土结构,高约5米,城中有房舍、仓库遗址。出土有陶器、陶纺轮等,类似唐代中原制品。还发现铁斧、铁镰、铁犁等农具,及小麦、高粱、谷子、胡麻等谷物种子。为研究唐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城南锡克沁西北约1.5公里处。为唐代屯戍遗址。略呈长方形,周约450米,墙为夯土结构,高约5米,城中有房舍、仓库遗址。出土有陶器、陶纺轮等,类似唐代中原制品。还发现铁斧、铁镰、铁犁等农具,及小麦、高粱、谷子、胡麻等谷物种子。为研究唐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长屋内的各小房间。内设火塘,为家族公社时期各小家庭的生活用房。 见“恩冬”(1868页)。
土族传统民间舞蹈。土族语称“干佼日”,意为“弯曲”或“转圈”。为一种以歌的旋律节奏为指导的集体舞。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歌词以“安昭索罗罗”、“安昭一昭应昭呀”等为衬句,故名。节日喜庆时在庭院或打麦场
阿昌语音译。旧时云南德宏阿昌族地区对父母包办婚的称谓。解放前阿昌族的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但婚姻的缔结大多由父母包办。缔婚前还必须向阿公阿祖神位祝告,祝告时不能听见野兽叫声,若听见称“破口”,不能缔婚
即“弘慈寺”(64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车十二部落之总称。据《魏书·高车传》载,即泣伏利氏,吐卢氏(一作叱卢氏)、乙旃氏、大连氏、窟贺氏、达薄干氏(一作达薄氏)、阿仑氏、莫允氏、俟分氏、副伏罗氏(一作覆罗氏)、乞袁氏、右叔沛
景颇语,意为“天然平顶山”或释为“男山或女山”。传说为景颇族祖先的发祥地。据说此山在迈立开江、恩梅开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源头以北,气候寒冷,常为雪所掩盖。近人分析大概此地位于青藏高原某处。
南北朝时桂阳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分布在今湖南郴州、广东连县。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槃瓠蛮之后裔。南朝宋大明(457—464)中,其民举兵,杀荔令晏珍之等。其后裔与今瑶族有渊源关系。
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亦译作董狐狸。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曾孙,※革兰台第五子。受明封指挥佥事。居哈剌兀素(在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附近)。嘉靖二十七年(1548)
见“哈烈”(1630页)。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狄人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之鬼方、周代之“狁”。史载,周族先祖不膹、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