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唐征高丽

唐征高丽

唐对高丽的多次用兵。始于贞观十八年(644),经太宗、高宗两朝,前后持续凡25年。隋亡唐兴,唐高祖下诏与高丽“修好”,一度改变隋与高丽交恶20年的局面。及唐太宗继位,于贞观五年(631)派人前往高丽收埋隋时战亡骸骨,毁高丽所立京观。十六年(642),高丽西部大臣盖苏文杀高丽王建武及诸大臣近百人,立建武弟之子高藏为王,自立为莫离支(比唐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太宗对建武之死颇恻然,又以新罗连年遣使告急,诉高丽之侵逼,太宗于十七年遣使谕令高丽勿攻新罗。以盖苏文拒从,十八年十一月,太宗亲率军出征,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张亮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统军10万伐高丽。次年四月,李绩渡辽河攻盖牟城(故址在今辽宁抚顺市劳动公园);五月,张亮副将程名振拔沙卑城(在今辽宁金县境);九月,以辽东仓储无几,士卒寒冻回师。是役,主战场在辽东,唐军虽攻克盖牟、辽东(故址为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区)、白崖(在辽阳市东北山上)、安市(今辽宁海城县东南营城子)等城,徙其民约7万入唐境,俘南、北傉萨高延寿和高惠贞,但唐军亦死伤甚众。贞观二十一年(647)三月,太宗令牛进达、李绩分水陆两路再征高丽。李绩军至南苏(故址在今辽宁省境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木底(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木奇镇)等城,年底师还。次年第三次出征,以水军渡海入鸭绿江,进围泊汋城(故址在今辽宁境内之蒲石河入鸭绿江处),值太宗崩,无功还师。高宗即位,先后于永徽六年(655)、龙朔元年(661)多次调兵遣将往征。乾封元年(666)六月,盖苏文死,子男生代为莫离支,另二子男建、男产各树朋党攻男生。男生被迫由平壤走据国内城(故址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城),派子献诚入唐求救,唐令契苾何力率兵接应之,男生率师相会,唐即封其为玄菟郡公。十一月(一作十月),高宗命李绩等将兵征高丽。次年二月,渡辽河至高丽西境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山城)。总章元年(668)二月,拔扶余等30余城,在薛贺水(今辽宁丹东市西南之赵家河),破高丽兵5万,遂移营于平壤城南。男建频派兵出战,皆败。男建之大将、捉兵总管僧信诚密遣人通绩,愿开城门为内应。九月(一作十一月)绩军入城,俘高丽王高藏及男生等,境内皆降。十二月,绩押俘获还至长安。高宗以高藏政不由己,授其为司平太常伯,流放男建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县)。又将高丽区域分置9都督府、州42,县100,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

猜你喜欢

  • 昆明城

    古县名、城名。唐代其城在今四川盐源县。唐武德二年(619),改汉晋以来的定笮县为昆明县,属州越嶲部。《蛮书》卷6:“昆明城,在东泸之西”,“磨些种落所居之地”。东泸水即今雅砻江,其西的

  • 始波罗

    突厥汗国官号。亦称英贺弗、莫贺弗、莫弗、沙波罗、沙钵略、乙失钵等。意谓“勇健者”。多见于初期突厥可汗名称中。乌洛侯、室韦、契丹、奚等族皆用此号。《魏书·乌洛侯传》:“无大君长,部落莫弗,皆世为之”。《

  • 雍中旺尔结

    清代四川绰斯甲土司。藏族。※工噶诺尔布子,金川土司之甥。乾隆三十八年(1773),父卒,袭职。率土兵随清军征金川。三十九年,复率土兵经金川,奋勇出力,节次夺碉,受赏银百两。四十年以从征金川功,颁宣慰司

  • 避暑山庄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

  • 西祁土司

    明朝土族土司。以别于东祁土司而言。因居青海西宁县祁家川,与东祁土司所居青海乐都一西一东相对,故名。自第一代土司祁贡哥星吉(明封副千户)起,至末代土司祁昌寿(袭指挥使)止,共19代。附:西祁土司世系(居

  • 俺答汗

    1508—1582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文史籍作阿勒坦汗,汉籍又译作安滩、谙达、俺答阿不孩等,尊称索多汗、格根汗。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次子。领土默特万户(十二土默特),

  • 西陲今略

    见“秦边纪略”(1798页)。

  • 冯跋

    ?—430十六国时期北燕创建者。字文起,小字乞直伐(代)。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先世有食采冯乡者,遂以为氏。后燕慕容宝(396—398年在位)时,署中卫将军。宝弟慕容熙嗣位,为政暴

  • 金城县主墓志

    唐代墓志。玄宗开元六年(718)刻制。1944年(或1945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南60里喇嘛湾第二号墓中。原存武威文庙。志高37厘米,广35厘米。志文16行,行16字,正书。石面于写刻前,先以朱画方

  • 广志绎

    书名。明代游记及西南民族志。6卷。明王士性(1546—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汉族)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内容以游历见闻为主,兼及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政治、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