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喀
藏语音译,亦作“唐卡”。藏族绘画。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指为寺庙供奉而绘于布底上的壁画和卷轴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史传说题材。一般中间为佛像,两旁为小佛像、菩萨、传承祖师像等,衬以山水、花、鸟、云纹等,上部的小佛像为主佛像之化身,下部为护法神。形制大小不一,一般长二三尺。最大的长约30丈,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自布达拉宫第九层垂至山脚。一般则悬于经堂和室内供奉,或游方喇嘛带到偏远地区从事宗教传播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藏族宗教艺术珍品。
藏语音译,亦作“唐卡”。藏族绘画。原意是写在布上的文告,后指为寺庙供奉而绘于布底上的壁画和卷轴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史传说题材。一般中间为佛像,两旁为小佛像、菩萨、传承祖师像等,衬以山水、花、鸟、云纹等,上部的小佛像为主佛像之化身,下部为护法神。形制大小不一,一般长二三尺。最大的长约30丈,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自布达拉宫第九层垂至山脚。一般则悬于经堂和室内供奉,或游方喇嘛带到偏远地区从事宗教传播活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藏族宗教艺术珍品。
见“朵颜卫”(840页)。
仫佬族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喜乐愿。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各县仫佬族聚居区。每3—4年举行一次,各宗族自定日期自行组织,但邻近宗族往往把年份错开。一般均于立冬后择日举行。节期两天两夜。是时,人们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81号卷子。全卷23行。系(河州)节度衙及河州军军部调处奴隶归属纠纷的文书。内容是:奴隶李央贝,原属吐谷浑莫贺延部,由该部绮立当罗索以5两(金或银)买下,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元朝建政后,陆续占领吐蕃等路地区,任官管理,清查户籍,驻军防守。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
旧时布依族婚俗。亦名“打接亲”。流行于贵州紫云洛河流域及镇宁扁担山一带。为远古抢婚遗俗。结婚之日,男方派接亲队(包括媒人、接亲代表、挑夫、中年妇女、姑娘共十数人)到女家接亲。当进入寨门时,女方儿童便用
解放前凉山彝族家支头人发出的紧急命令。又作“打木刻”。遇到紧急的冤家械斗和抵御外来进犯,由诺伙家支头人发出一条长约5寸,刻有刀痕,捆上辣椒和鸡毛,表示十万火急的木板,作为通知及紧急动员令,迅速传递给各
见“地方台站”(678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兴宗※延庆宫。辽道宗※太和宫下一抹里亦是名。
①见“耶律乙辛”(1306页)。 ②见“耶律弘古”(1308页)。
明代蒙古“汗”的异译。如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译作俺答哈,俺答汗弟昆都楞汗译作昆都力哈,俺答汗长孙扯力克汗译作扯力克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