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唃厮啰

唃厮啰

①人名(997—1065)唃厮啰政权创建者。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吐蕃王朝赞普后裔。生于高昌磨榆国。原名欺南凌温。12岁时被河州羌人大贾何郎业贤携至河州(今甘肃临夏),安置于心城。后又为当地大户耸昌厮均迁至移公城(在今甘肃夏河县境),并欲於河州※“立文法”(结盟定号令之举)。时“河州人谓佛为‘唃’,谓儿子为‘厮啰’,自此名唃厮啰”(《宋史·吐蕃传》)被誉为佛的化身,诸族竟相拥之。大中祥符七年(1014),首次向宋朝进贡,与宋建立政治联系,受宋封为“殿直充巡检使”。及年事稍长,与属下宗哥(今青海平安驿)大首领李立遵不协,遂率亲信赴邈川(今青海乐都),为当地大首领温逋奇拥立。天圣十年(1032),以温逋奇发动宫廷政变,欲废己自立,一举平息其叛乱。旋举族徙青唐(今青海西宁),以青唐为中心,建立起以吐蕃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地方政权,立法建制,拥众数十万。在位期间,注意发展与甘州回鹘、辽、西夏和宋的睦邻关系,奉行附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同年,受宋封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与宋开展茶马互市,同时积极发展与西域的贸易。景祐二年(1035),遭西夏李元昊攻,失牦牛城(今西宁市北),领兵据青唐,婴城自守,趁机反击,获胜。康定元年(1040),与宋使刘涣共商讨夏大计,并奉献誓书及西州地图,重申与宋协力抗夏的决心。受宋加以封保顺河西军节度使。曾两次击败西夏主李谅祚军。 ②古国名。宋代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所建地方政权。故史称“唃厮啰”,亦称“邈川吐蕃”。最盛时,疆域西北至祁连山麓,与西夏国接壤,西极青海湖大草原,西南至今青海果洛一带,东南至今甘肃甘谷县西。政治中心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唃厮啰死后,※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溪赊罗撤(小陇拶)相继执政,历6代,凡70余年。其地为西域与中原交通要冲,商业颇为发达。以茶马互市与中原地区有频繁经济往来,诸国主历受宋封赐。崇宁三年(1104)为北宋所灭。

猜你喜欢

  • 酉阳宣抚司

    见“酉阳宣慰司”(1050页)。

  • 大阳蛮

    南北朝大阳山诸民族的总称。以山名为族名。分布在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南支地区。北魏延兴(471—476)中,所拥首领桓诞(桓玄子,蛮化之汉族)率沔水以北,滍叶以南8万余落内属。拜为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

  • 比欢

    毛南族民歌的两种形式。一般单独称为“比”或“欢”。因其后分别带有“罗嗨”、“罗喂”的衬词,故统称为“比欢”或“罗嗨罗喂”。“比”可以分为“比条”、“比单”、“比早”和“比三纽”四种,有七言、六言、五言

  • 下六工土司

    清代土司名。清雍正七年(1729)设置。撒拉族人※韩大用受封为土千户,驻崖曼,管辖青海循化城(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下六工,故名,又以“马姓十居其九”,亦称下六工土司为“马土司”,主要管理撒拉“五

  • 渤州

    渤海王国置。为上京龙泉府所统3州之一。领县仅知有一,曰贡珍。州治故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南城子(或说在该省宁安县城北)。辽灭渤海后废(一说辽东京道之渤州,系天显三年辽迁其民于辽东地袭用原州名置;或说

  • 察改因麻得不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置十二宫,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察改因麻得不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

  • 卖桐花

    解放前湘西和贵州铜仁、松桃一带民族地区高利贷者对当地桐民的一种剥削方式。高利贷者在每年桐树花开季节,贷给桐农现金或实物,事先把本息合并计算,按低价折合桐子若干斤,秋后收桐子归还。若折合桐油计算,称“卖

  • 达赤赞普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六位赞普。姓勃窣野。※美赤赞普与王妃达吉拉莫嘎莫之子。藏史称以其五世祖※聂赤赞普为首之七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卒,子思赤赞普嗣。

  • 雍正上谕八旗

    书名。清官修雍正朝谕旨汇辑。雍正九年(1731),果亲王允礼等奉旨承纂,始将五年(1727)以前所发谕文汇辑成帙,继又续辑,最终收录530余条,20余万言,于乾隆初年刊刻成书,凡1函10册。该书谕文属

  • 花蕊布

    西域地区特产的一种棉织品。以龟兹所产尤佳,常以之代钱货。大中祥符三年(1010),龟兹王曾遣使贡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