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氏风筝

哈氏风筝

中国民间特种工艺。清末民初由北京回回民间风筝艺人哈国良所创制,故名。父子相传,已历三代。今传至第四代哈亦奇。分为硬膀、软膀、拍子、长串、长尾、圆径、折叠等数类,200余种。最大可达丈余,最小只有3寸。其特点:骨架结构精巧,画工精细,用色艳而不俗,布局均匀不赘。远眺以明快取人,近观丰富细腻,清末即盛行北京等地,闻名中外。191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共4件作品获银质奖章。当今传人哈魁明兄弟,曾制作有200多种画样。另外魁明在担任北京风筝公司技术顾问和中国风筝协会副会长之余,总结经验,写成《哈氏风筝》一书,已出版。

猜你喜欢

  • 斫句迦

    见“朱驹波”,(792页)。

  • 灭塔哈

    狍头皮帽。鄂伦春语音译,亦作“蔑塔哈”。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境内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过去狩猎戴的一种伪装帽。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不尽相同。鄂伦春族制作,用一整狍头皮,将眼圈处缝上,镶上黑色

  • 莫贺咄特勤

    见“契苾葛”(1565页)。

  • 青海蒙古半日学堂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

  • 白海风

    1903—1956革命活动家。蒙古名都楞仓,字雁秋。内蒙古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蒙古族。热河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 儋耳

    ①都名。汉元鼎六年(前111)平南越后置。治所在今海南岛儋县西北,领至来、九龙二县,辖境为今海南岛西部地区。始元五年(前82)并入朱崖郡。隋大业三年(607),一说大业六年(610),析朱崖郡地复置,

  • 剪发革僚

    见“打牙仡佬”(431页)、“仡佬族”(572页)。

  • 留哥

    ①见“耶律刘哥”(1311页)。 ②见“耶律留哥”(1318页)。

  • 朵思麻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下朵”。元代史籍中对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又译脱思麻、秃思马等。包括今青海、甘肃等省藏族地区。元于此设吐蕃等处(又称朵思麻)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置驿站13以通乌思藏。

  • 长颈壶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以壶颈长故名。敞口,溜肩,鼓腹,瘦足。用以盛酒。内蒙古乌达盟康家营子辽墓壁画所绘侍奉图中,在几案上置有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