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古贲河千户所”(444页)
1634—1718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兆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翻译举人,授工部七品笔帖式,累迁内阁侍读、刑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署骁骑参领,随扬威将军阿密达讨王辅臣。十五年,随征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天山县(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卜子村)。蒙古诸部统一前,汪古部世居该地。金朝于互市的榷场设置天山县。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升为净州。元朝升为净州路。明初废。净州故城址
碑名。亦称“毌丘俭丸都纪功刻石”或“毌丘俭丸都纪功碑”。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光绪三十年(1904)因修路发现于今吉林省集安县治西20余里之板石岭西岔(亦称小板岔)。碑已破残,仅存5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 “阿娇如”意为“根”、 “祖先”; “博如坎”为“神”之意,即祖神或祖先神。是对本氏族高祖以上祖先的称呼。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旧时每家都供奉祖
即“俚人”(1680页)。
见“耶律宗真”(1315页)。
?—400十六国时期后凉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吕光时为后凉后将军,镇守西平(今青海西宁)。曾以扬武将军职随吕纂征伐西秦等。东晋隆安元年(397),被郭黁、张捷等推为盟主反后凉,自称大将军
元代军种之一。“答剌罕”,突厥一蒙古语,《元朝秘史》释为“自在”。答剌罕军为元灭南宋时临时召募的军兵。《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应募而集者,曰答剌罕军,此不给粮饷,不入帐籍,俾为游兵助声势,虏掠以为
明代土族土司※李英碑。在青海民和县享堂,今存。碑第一行书:明故前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会宁伯李公神道碑。次三行为撰人名。后一行题大明成化十一年岁次乙未(1475)春口口望日立。李英青海民和上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