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咱雅班第达

咱雅班第达

1599—1662

卫拉特蒙古喇嘛教首领、语言文字学家。博尔济吉特氏。原名乌和特隆归达赖,法名纳木喀嘉木措,别称车臣鄂木布、车臣绰尔济、拉让巴呼图克图等。明末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诺颜控奎扎雅齐之孙,巴巴汗第五子。17世纪初,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帽派喇嘛教)传入卫拉特,卫拉特四部首领议定各献一子出家当喇嘛。“丘尔干”(联盟)首领拜巴噶斯时无子,遂育为己子,献出当喇嘛。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受戒于栋科尔呼图克图嘉木扬却吉。次年赴西藏修习佛法。初在第巴处当随员,后入佛学院学习经教。因资质聪颖,勤奋好学,经10年时间,便成为博通典籍、“出类拔萃”的僧人,被大昭寺授为“格西”,并深得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赏识。崇祯八年(1635),作为“十格隆”之一,陪随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受比丘戒,取得“吉本”和“阿巴”两个法位。清崇德三年(1638),应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邀清,代表五世达赖返卫拉特布教。五年(1640),参加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参与制定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会后,应札萨克图汗为首的喀尔喀封建主邀请,前往讲经布教。六年,先后于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讲经,规劝众人敬重宗喀巴教,为札萨克图汗译出《祖师问道语录》。深受封建主们崇敬,被尊称“拉让巴咱雅班第达”。七年,重返卫拉特,继续推广喇嘛教,并在各部封建主中积极斡旋,以消除彼此纷争。足迹遍及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及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等部,号召卫拉特人崇信佛法,同“萨满教”进行斗争。为弘扬法教,亲自为各部封建贵族诵经、授戒和主持殡葬仪式。同时,还从事创制文字和翻译佛教经典。顺治元年(1644),翻译了藏族文献《玛尼全集》(又名《玛尼噶奔》、《十万宝颂》)。五年(1648),在回鹘体蒙文的基础上创制托忒文字,使书面语言和卫拉特方言很好地联结起来,使其较好地表达卫拉特人的方言。自七年(1650)起,又与弟子把藏文佛经《大涅槃经》、《无量寿智经》、《金刚经》、《金光明经》等译成托忒文。所译藏文著作,达170余种,多数为宗教典籍,也有不少关于藏族人民的伦理、历史、文学、医学等的记载,如《明鉴》、《贤劫经》、《居悉》(又称《四部医典》)等。尤其是《居悉》,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医学理论,又有生理解剖、诊断、防治疾病的方法,对蒙古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致力于调解卫拉特各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出面调停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与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间的战争。顺治十七年(1660),又出面调停和硕特部鄂齐尔图与弟阿巴赖之间的战争,使延续数年的战事得到相对稳定。康熙元年(1662)夏初,前往西藏,中途得病,至青海哈其尔图商地方圆寂。

猜你喜欢

  • 金台石

    见“锦台什”(2366页)。

  • 鼓子

    见“鸢鞮”(1379页)。

  • 红河江外土司

    解放前云南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金平和江城等县保存的大小封建土司总称。计有思陀、溪处、落恐、瓦渣、左能、猛丁、纳更、稿吾卡、瓦遮、猛弄、猛喇、者米、茨桶坝、五邦、五亩、纳楼、宗巧、上亏容、下亏容等,多

  • 蔡文姬

    汉末女诗人。又作蔡昭姬,名琰。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自幼博学多才,深通音律。16岁时嫁河东人卫仲道。不久夫死,无子,归母家居住。汉献帝兴平二年(195),战乱中为胡骑所虏(一说为

  • 契丹北枢密院

    见“契丹枢密院”(1566页)。

  • 德勒格尔

    革命活动家。汉名宁春发,化名陈治忠。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人。蒙古族。1929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派遣回国,在内蒙古

  • 达吉不

    即“完颜弼”(1147页)。

  • 惠远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首。乾隆二十九年(1764)建。为伊犁将军驻地。并驻有参赞大臣、理事同知、抚民同知等官,满营士兵4370人及其家属。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毁城,遗址在今新疆霍城县南

  • 羽厥

    见“乌古部”(332页)。

  • 不彦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作摆腰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次子。领巴岳特部,驻牧于大同西北边外300余里的一克掬力革。在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守口堡与明朝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