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蕃官制

吐蕃官制

在松赞干布以前,吐蕃已有官的名称和职务,藏语称“”,意似汉语“臣”。及其即位后,为适应吐蕃王朝的体制及统治的需要,对吐蕃官制作出统一规定。其官制分军政两种。军事官制有“四如”或“五如”(“”即“翼”)等,是军政合一的机构,故一人多身兼军政二职。即是军事长官“如本”(翼长),亦是相应的政务长官。详见“吐蕃兵制”条。政务官制分吐蕃王朝高级官吏和地方官吏两种。高级官吏中又分宰相及宰相僚属两大类。据长庆《唐蕃会盟碑》等史料载,高级官吏有大蕃宰相平章事及宰相、侍中宰相,而以国政蕃僧沙门宰相钵阐布地位最高。“宰相”藏语称“论茞”或“论茞波”。其僚属多称“”。其中亦分大相及副相两种,亦即大论及小论。管内务者称“曩论”,即内相,分内大相和内相。管外务者称“纰论”,即外相。各种相论内又分上、中、下(或为高、次、低)3种。普通朝廷命官称“”或“噶论”,亦有高低等级之分。具体有给事中(诏令承旨官)、悉南纰波(赞普侍从官)、刑部尚书(断事官)、岩奔(财政官或度支官)、资悉波折逋(大会计官)、戚本(司马官)、楚本(管理牦牛及军帐营幕之官)、昌本(法官)、侍寝官、宫廷卫官、勘舆官等。地方官谓之“域本”,管理地方事务。此外还有农官(兴本)、鱼官及商官(聪本)等等。各军事哨卡还设卡本,驿站设置顿官。其官又有尚论及论之别,“尚论”谓之“舅臣”,即与王室通婚之贵族官吏;一般官员称为“”。尚论在官阶及法律上均受优遇。为区别官员等级特设“章饰”(藏语称“益仓”),加以识别,有大瑟瑟(玉的一种)、小瑟瑟、宝珠、金、金饰银、大银、小银、大瑜石、小瑜石、颇罗弥、熟铜、黄铜、红铜、铁、木等10余种。“各以方圆三寸,缗上装之,安膊前以别贵贱”。章饰可以增减或撤消,均依功过定之。吐蕃“设官父死子代、绝嗣则近亲袭”。在河西吐蕃占领区,则设节度衙(又译作军部),置节度使掌握军政全权。下设都护、大都督、守备、安抚官、税官、水官、西本(田牧官)、秘书官、节儿(刺史)。其它田官、司法官等与吐蕃本部相同。该地官吏系统的特点是汉藏官吏并行,吐蕃借任命汉人为官以缓和汉藏间的矛盾,是以汉人治汉人政策的反映。同时还任命一些汉族僧官,如僧统、都法律等。无论吐蕃本部或是河西吐蕃占领区的官吏,特别是高级官吏,其任免权均掌握在赞普手中。凡建有殊功者,赞普则为之立碑刻写诏文,申明其后裔可承继为官,世代传袭。

猜你喜欢

  • 淹水

    即“掩㴲水”(2037页)。

  • 色勒库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蒙元《圣武亲征录》作撒里桓,《元朝秘史》作撤里黑昆。《西域图志》等作塞尔勒克,《西域闻见录》赛阔罗,《西域水道记》塞勒库勒,《东华录》作色埒库勒。位于帕米尔高原

  • 祁塔特车尔贝

    ?—1664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哈尔图特氏。世居察哈尔地方。初系察哈尔宰桑。察哈尔林丹汗兵败西奔时率400户驻哈屯河岸,后金遣使招之,即渡河归附,授三等昂邦章京世职。后随军征明,败宁远兵。崇德六年

  • 裴纠

    即“裴绰”(2447页)。

  • 台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太兰卫,并说清代太兰冈与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西三十里老城)相近,清太祖努尔哈赤1585年败浑河诸部兵于此。

  • 涔阳蛮

    南北朝时涔阳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武陵蛮、※巴郡南郡蛮。分布在今湖北公安县南。传说为※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北周天和元年(566),用粮食和武器等援助荆州、信州蛮首领※冉令

  • 平城

    北魏前期都城。又称代京。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秦为平城县治所。西晋建兴元年(313),拓跋猗卢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为北都,修此城为南都,并于��水之阳黄瓜

  • 山中闻见录

    书名。原题管葛山人(即明末清初人彭孙贻,字仲谋,海盐人)撰。11卷。卷1至卷6记述满族先世建州女真的概况,卷7为戚继光、李成梁、杜松等人传,卷8为西人志,卷9至卷11为东人志。是记述满族早期历史较系统

  • 部落

    原始社会由若干氏族或二个以上胞族组成的社会组织。有的由几个具有血缘关系的新老氏族结合而成,有的是几个保持通婚关系之毗邻氏族的联合。血缘系谱已不是组成部落的必要条件。对其形成有3种不同看法:出现于氏族之

  • 索格召

    鄂温克语音译。是额尔古纳河畔鄂温克人对野生鹿的称呼,对已驯养成家畜的驯鹿称“鄂伦”。详“驯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