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林通志

吉林通志

书名。清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长顺(1837—1904,达斡尔族,隶满洲正白旗)主修、翰林院编修李桂林(1839—1910,今河北秦皇岛市人,字子丹)主纂。122卷,附舆图14幅。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始撰,二十二年(1896)书竣。仿《盛京通志》体例,分13志以统全书,卷1至5为圣训志,卷6天章志,卷7至9大事志,卷10至12沿革志,卷13至27舆地志(天度、疆域、山川、水道表、水道、城池、廨署、坛庙、祠祀附风俗),卷28至35食货志(户口、田赋、屯垦、蠲缓、物产、土贡),卷36至43经制志(礼仪,禄饷、仓储、钱法、矿厂、商务、征榷),卷44至49学校志(祀典、学官、学署、学额、选举、书院),卷55至57武备志(兵制、船舰、驿站),卷58至71职官制(前代、前代表、国朝、国朝表、裁缺表、宦绩),卷72至119人物志(辽金元明、国朝世职表、忠义、耆旧、寓贤、烈女、烈女表),卷120金石志,卷121至122志余。有光绪二十二年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等。该志是晚清地方志中较好的一部,追溯咸丰八年(1858)以前吉林将军所统远至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疆界对满族源流与中原的隶属关系,及满、赫哲、蒙古、朝鲜等族在该地区的活动和发展,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内容翔实,多为中外学界引用。是研究吉林与东北地区史,及满、赫哲等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李贽故居

    在福建泉州南门万寿路。明代思想家、文史家李贽(1527—1602,回族)出身地。青少年时代在此度过。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贽殉难后,改为“林氏宗祠”(因李氏原姓林)。清初改称“林李宗祠”。解放后

  • 下爱茶峒长官司

    土司名。明宣德三年(1428)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清废。今有苗、土家等民族居其境内,相传苗族是从湖南或贵州迁至此地居住。

  • 边都大寺

    见“文都寺”(388页)。

  • 楛矢石砮

    肃慎及其后裔挹娄等使用的箭名。简称楛砮、楛矢或石砮。因箭杆以楛木、箭头以石为之而得名。为肃慎族系早期狩猎工具和武器,亦为远古至隋唐时向中原部族集团首领和中央王朝纳贡的贡物。传说中的舜禹时代,肃慎人即以

  • 皮儿马黑麻

    明代瓦剌官员。汉名马克顺。回回人。仕瓦剌,历任使臣,周旋于明廷、东西蒙古间。正统元年(1436),随瓦剌脱欢使臣阿都赤朝贡,被明廷封为指挥佥事,赐以冠带。次年,复至京朝贡。后屡随瓦剌使臣阿都赤等朝贡,

  • 红照制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与外来户建立的一种永佃制关系。外来农民需向土司先交纳一定数量的“磕头钱”,方可按规定租额领种定额土地。土司给予一张执照(又称红照),便取得该土地的永佃权,名曰“红照地”。占有者可世袭

  • 涿鞮

    ?—97汉西域车师后部王。居务涂谷,领4000余户,有众15000余,兵3000。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与鄯善王、焉耆王遣子入侍汉。以光武帝不纳,奔附匈奴。明帝永平十六年(73),复欲内附,遭匈

  • 温都尔格根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1859页)。

  • 伊犁总统事略

    即“西陲总统事略” (715页)。

  • 常志美

    清代伊斯兰教经师、经堂教育山东学派创始人。字永华,或作蕴华。山东济宁人。回族。原籍撒马尔罕。9岁随父入京师(今北京)贡献狮子,而留居中国。或说祖籍江南,后徙山左。早年在陕西从胡登洲数传弟子学习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