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哈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只合赤、只合臣。蒙古语“只合速”(“只合孙”)意为“鱼”,“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打鱼的”,即宫廷及诸投下之捕鱼人户及掌管该项事务的官员。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只合赤、只合臣。蒙古语“只合速”(“只合孙”)意为“鱼”,“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打鱼的”,即宫廷及诸投下之捕鱼人户及掌管该项事务的官员。
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制下农奴为领主承担非农业性专业劳役的村寨。多属滚很召(意为“官家的人”)等级村寨,也有傣勐(意为“本地人”)等级的村寨。他们领种份地后,除为领主代耕土地或交纳官租(实物地租)
?—336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雄孙,※李期侄。多才艺。曾任尚书仆射,被封为武陵公。玉恒二年(336),为李期所忌,诬以谋反,下狱死。
契丹语称谓。又作“弥里”。契丹开国前,部落联盟时期是对氏族组织中一个单位的称呼。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即为※迭刺部霞濑益※石烈(相当于“县”)耶律弥里人。契丹建国后,创※宫卫制(斡鲁朵),成其辖下的一级
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年号。396—398年,凡3年。
见“咄于”(1388页)。
海南岛黎族人民反抗国民党残酷压迫与剥削的武装斗争。1939年冬,日寇相继侵占海南岛沿海城镇,并加紧向岛内“蚕食”和“扫荡”。白沙县长邱海云一夥,乘国难之机,大量囤积私盐、火柴等物资,以备诈骗黎族人民钱
见“安清”(904页)。
见“辽庆陵”(659页)。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部阴山北麓草原地带。明为大同边外地,嘉靖中(1522—1566)入蒙古西土默特。清乾隆后为宁远厅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科布尔巡司置厅。民国初改县。
即“厄鲁特”(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