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牛特左、右旗,扎鲁特左、右旗,巴林左、右旗,乌珠穆沁左、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总长1163里。除古北口至坡赖村所设5站外,余为默尔沟、锡尔哈、阿木沟、卓索、彻图巴、赖三呼都克、锡喇木伦、噶察克、海拉察克、阿噜噶穆尔等10站,皆在内蒙古境内。是锡林郭勒盟和昭乌达盟各旗到北京的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牛特左、右旗,扎鲁特左、右旗,巴林左、右旗,乌珠穆沁左、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总长1163里。除古北口至坡赖村所设5站外,余为默尔沟、锡尔哈、阿木沟、卓索、彻图巴、赖三呼都克、锡喇木伦、噶察克、海拉察克、阿噜噶穆尔等10站,皆在内蒙古境内。是锡林郭勒盟和昭乌达盟各旗到北京的驿道。
?—177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长子。乾隆六年(1741),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七年,袭札萨克图汗号,授盟长。十三年(1748
彝语音译。意为※呷西奴隶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荞麦皮、嫩野草、蒿子叶等做成。民主改革前,生产的粮均被奴隶主占有,单身奴隶一无所有,连人身都是主子的,仅能以此充饥。
见“白头山天池”(608页)。
清代哈萨克大(乌拉)玉兹分支部落名。又译卫逊鄂拓克。18—19世纪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等地。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先民即汉代乌孙,为大玉兹的主体部落。据学者考证,今哈萨克语中的“比”(bi
见“亦剌合”(871页)。
1211—1279元朝大臣、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阿拉伯语“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回回人。出生于中亚布哈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
西夏语“太后”之汉译名。
亦作“佛六兰”、“佛力兰”,即“弗力兰”(670页)。
明代茶马法之一。又称“召商中茶”。洪武(1368—1398)初年,因明廷急需马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河州(今甘肃临夏市)、洮州(今甘肃临潭县)等地,又于其处置茶仓四所,令商人于产茶地买茶
见“叶孙脱”(5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