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却英多吉

却英多吉

1604—1674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十世活佛。又作噶玛巴·却英多吉。藏族。生于青海果洛堪希塘。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被迎入寺院学经。次年,举行戴冠典礼,随巴卧祖拉嘉措在拉钦寺受戒,得阅甘珠尔及丹珠尔经,12年间均在粗浦寺学经。其间曾数遣使贡明于,并到蒙古地区传教。四十六年(1618)藏巴汗彭措南杰确立对卫藏的统治后,曾给彭措南杰一方印信,承认其统治。并应邀访问拉萨。藏巴汗死后,又应藏巴汗妻子请,前往桑主则(即日喀则),主持丧礼,访问拉萨大昭寺。建造了迪洛巴、那若巴、玛尔巴及弥拉日巴等噶举巴派大师人物像,并先后朝拜桑耶寺、萨迦寺、腾格里湖等名寺圣地。对藏巴汗丹迥旺波(嘉错南杰之子)与格鲁派的斗争表示厌烦,不介入,反对藏巴汗用兵。崇祯十五年(1642),藏巴汗被支持格鲁派之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俘杀,藏巴汗地方政权覆亡,格鲁派得势后,被五世达赖指责参予反对格鲁派,驻地遭固始汗军攻击,许多人被杀,其宗教地位受到冲击,遂避居不丹东北部的库堆地方,后转道赴云南丽江达耶冈寺。在该地停留三年。受到木土司王室的欢迎。后又去果洛,康区,再返丽江。清康熙十二年(1673),返拉萨,在布达拉宫与五世达赖相会。旋归粗浦寺。次年,圆寂。

猜你喜欢

  • 伊斯哈克拜克

    1902—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又译伊斯哈克伯克,全名伊斯哈克拜克·穆依诺夫。新疆乌恰县人,柯尔克孜族。幼时就学于经文学校。16岁被荐举为部落伯克。1925年应募至边卡

  • 浑瑊

    736—799唐代铁勒族将领。浑部酋长,原名进,曾祖浑元庆、祖父浑大寿、父浑释之,皆世袭皋兰都督。天宝五年(746) 11岁时随父从朔方军,七年(748)又随父从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后从朔方节度使安思

  • 秽貉

    即“貊”(1732页)。

  • 谷茶

    云南德昂族制作的一种湿茶。亦作沽茶。制法:采新鲜茶叶放入竹筒内压紧密封,使之糖化后食用。饮时无须煎煮,从竹筒内取出即可放入口中咀嚼,茶叶酸苦,略带甜味,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常用来招待宾客。

  • 拉伊斯制度

    阿古柏侵入新疆时实施的统治措施之一。“拉伊斯”阿拉伯语,意为巡行检查执行伊斯兰教法规的官员。是推行宗教统治的工具,权力极大,可以干涉各级伯克的行政。清统一新疆后被废。同治四年(1865),阿古柏夺取喀

  • 冒离纳钵

    金代契丹语音译。地名。“冒离”意为“马”,“纳钵”意为“行在所”合之则为皇帝歇马驻跸之地。即金上京。见“上京”(114页)。

  • 太石

    古代若干蒙古部落贵族首领的世袭称号。亦作太司、泰实。仿自契丹袭汉制所立“太师”官名。《辽史·百官志》:南北院大王下均设有“太师”,北面部族官、北院属国官亦均有“太师”。位尊职显。蒙古贵族慕之,用以自称

  • 马脚秆

    壮族民间风味食品。流行于云南文山、广南、马关、西畴等地。在重大节日时食用。制法:用糯米稻草灰加入适量水份,将糯米浸泡其中,使其成黑色糯米,再加入腊肉丝、八角粉、草果粉、香菜、油、盐、姜、葱等,搅匀,然

  • 阿尔布巴

    ?—1728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阿尔布巴·多吉杰布,又称贝子阿沛·多吉杰布,藏史一般称噶伦阿沛。西藏工布人。藏族。拉藏汗执政时,任噶伦,总理政务。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

  • 外蒙撤消“自治”

    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1915年,中、俄、蒙签定《关于外蒙古自治之三国协定》,承认外蒙古“自治”。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政权覆灭,外蒙古“自治”政府的王公大臣失去靠山,遂于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