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卫藏通志

卫藏通志

清代西藏志书。以记载西藏地区为主兼及甘、青、川藏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昶以写本刊入《渐西村舍丛书》。始渐流传。原书不著撰者姓名及成书年代。据考著者为※和瑛(?—1821) (一说作者为松筠或作和琳)。乾隆五十八年(1793)瑛以副都统职衔任驻藏帮办大臣,在藏八年,多留心藏事,曾著《西藏赋》一书。后受驻藏大臣和琳命,将所定诸项治理卫藏章程悉心整理。以便继任者“循照成规”治理藏务,故撰成此书。本书始编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止于嘉庆二年(1797),非一次编成,1797年完成初稿,后陆续补充、修订成书。为集录驻藏大臣衙门档案为主的史料性专著,亦载有卫藏风物等见闻实录。以所载珍贵机密档案史料最为史家称道,档案皆依原件照录,奏章均有朱批谕旨。据统计乾隆五十九年以前上谕、奏章等约达140余件。乾隆六十年驻藏大臣衙松筠及和瑛原函奏章5件。以及乾隆五十七年以来有关卫藏各种议定章程、钦定章程、布告及钱粮、兵马数目等。本书继《渐西村舍丛书》版,有1937年上海商物印书馆重印本,又称万有文库本。共4册16卷,另附卷首及校字记。内容广泛,门类细腻,括考证、疆域、山川、程站、喇嘛、寺庙、番目、兵制、镇抚、钱法、贸易、条例、纪略、抚恤、部首、经典等。所载多据实考案,语出有本,考订精当。为研究清代前期西藏历史、地理、经济、风俗等的重要资料。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将此书重版发行。

猜你喜欢

  •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

  • 马兰

    见“木鹿城”(257页)。

  • 大黄

    中药名。又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出产于四川、陕西、江淮及甘、青一带。有锦纹大黄、土番大黄、土大黄之分。茎青紫色,形如竹。二、八月采其根,去黑皮,横切作片,火干,即可供用。川大黄因片如牛舌形,故又称

  • 曩论

    藏语音译,意为“内相”。吐蕃主管内政之官。有大、中、小之别。详见“曩论掣逋”(2589页)、“曩论觅零逋”(2589页)及“曩论充”(2589页)。

  • 司迪克

    清代哈萨克族抗俄斗争将领。民族英雄肯尼萨尔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父死,偕家人移居浩罕。因自幼注重学习军事技术,成年后,被浩罕任命为五百人长。屡与沙皇侵略军作战。咸丰十年(1860),受命率兵袭

  • 游悲

    纳西族流传的口头叙事长诗。为纳西族民间脍炙人口的作品。它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不堪忍受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断然走上“玉龙游翠国”(玉龙第三国)殉情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旧社会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强烈控

  • 嵩昆

    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十九年(1893),任安徽按察使,迁贵州布政使。二十年,署贵州巡抚。次年,实授。著有《吏治集事》。

  • 服匿

    匈奴语音译。意为“陶缶”,装酒酪用。《汉书·苏武传》颜师古注引孟康语:“服匿如罂,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引晋灼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罂受二斗所曰服匿。”匈奴于靬王曾赐汉使苏武(公元前100年使匈

  • 尔朱敞

    北周、隋朝官员。字乾罗。北秀容(今山西朔县西北)契胡(羯胡),尔朱氏。司徒、博陵王尔朱彦伯子,※尔朱荣族子。北魏普泰二年(532),父被诛,初,随母养于宫中。年12,出宫逃至长孙氏家。后诈为道士,变姓

  • 元羽

    470—501北魏宗室。又称直懃驾头拔羽直,字叔翻。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前废帝※元恭之父。太和九年(485),封广陵王,加侍中,为外都大官。后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