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卓语

卡卓语

又名嘎卓语,我国云南自称卡卓的蒙古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的若干自然村落。使用人口6400左右。以新蒙乡白阁村的卡卓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23个。塞音、塞擦音分清不送气和清送气,有舌尖前、舌面两套音。有唇齿音,无复辅音。有9个单元音,7个复元音。复元音以后响的为主,由i、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韵尾。有7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手段较贫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表复数时用在名词后加复数量词构成,有表示阴、阳的词尾。量词很丰富,可直接加在名词后起定指、类别和量的作用。量词和数词结合使用时,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和多数,无格范畴,也无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用疑问语素xα33构成。动词用声调交替表示自动与使动的区别,也有少数用辅音送气不送气表示自动与使动的。较普遍的用法是在动词前用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动词可以重叠,重叠表示疑问。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再加助词ni33表示程度加深。形容词作谓语时重叠表示疑问,与动词相类似。结构助词有加在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不同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有少量多音节的单纯词和双音节的叠音词。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一般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支配结构、表述结构、补充结构等。派生词不丰富,加词头、词尾构成。词汇中有较多汉语借词,但未发现有蒙古语的底层。

猜你喜欢

  • 格岳

    门巴族宗祧风俗。一作“批巴”。门巴语音译,“格岳”意为“白骨头”,“批巴”意为“好骨头”。旧时门巴族分逊莫巴、若莫巴和升莫巴等3种人。相传从狮子的嘴里出来的人称逊莫巴即上等骨头,属格岳人的祖先,此可充

  • 四道沟遗址

    位于今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约10公里的天山脚下。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遗址存房址、灶坑、墓葬。1977年发掘其中6座古墓葬,约200平方米,出土遗物100余件,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石器中磨制石器

  • 刀赋

    赋税名。明朝官府向畲族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因其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刀是畲民的主要生产工具,即规定以刀的多寡为征收山赋的标准,所谓“论刀为准”,“论刀若干,出赋若干”。

  • 莫护跋

    三国时鲜卑慕容氏首领。前燕国君※慕容皝高祖。魏初,率部自北方入居辽西,依附于魏,从宣王司马懿破公孙氏,因功封率义王。以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为中心建政权。慕燕代之步摇冠,遂敛发袭冠,一说因故被诸部

  • 河西字大藏经

    见“西夏文大藏经”(714页)。

  • 步跋子

    西夏军队中党项步兵。多为山间部落的士兵。能上下山坡,出入溪涧,逾高超远,轻足善走。凡于山谷险要处作战即用之。

  • 吐谷浑语

    古代吐谷浑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鲜卑语。有本民族文字,今已失传。据《隋书·经籍志》载,有用鲜卑文字著录的典籍《国语》、《鲜卑语》、《鲜卑号令》等10余种,今已佚。

  • 古惹巴惹

    地域名。位于西藏门隅地区南部边界线即概里巴拉山口南。历史上为我国边境民门巴族越冬居住点。其像楔子般嵌入阿萨姆平原。地处西藏、不丹通往印度之要冲。因阿萨姆的博底亚等部落民向北侵占,后以交纳地租、赋税,租

  •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元地方政区名。简称辽阳行中书省、辽阳行省。至元元年(1264),蒙古汗国首置北京行省(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镇抚辽东、西地区,旋改置宣慰司,直属中书省。六年(1269)又立东京行省,治东京(今辽阳

  • 西盟垦务总局

    清末在内蒙古西部督办垦务的机构。原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在包头镇设立的西盟垦务分局。办理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垦务和后套水利事宜。三十一年(1905),改为总局。后因乌兰察布盟另设垦务总局,只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