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什刻

卡什刻

赫哲族男子传统衣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大衣”。亦作“卡日其卡”。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大衣,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稍有差异。赫哲族以5—6张狍皮制作,长过膝盖,有“对襟”和“偏襟”两种。以长毛皮制冬装,春夏秋装以短毛或去毛的皮制作,夏装前后有开禊。襟口染有黑色云纹。以狍皮缝成圆绳打结作扣,后也有用小铜扣和扁扣的。有的也以鹿皮制作,但鹿难捕得,穿者极少。进入20世纪,输入赫哲族地区的布匹增多,然直到60年代,它尚未被棉大衣代替。这一时期也有少数户制其出售。

猜你喜欢

  • 伊科达

    见“和硕达”(1446页)。

  • 佛幄

    蒙藏贵族随身佩带装置佛像的用具。所装为护身佛像,挂在胸前,用以“驱邪”和祈求“佛佑”。蒙古佛教信徒往往在胸前佩带之。

  • 步军营

    清代掌管禁卫与京畿社会治安的武装组织。由八旗步军营和京师绿营—巡捕营(也称京营)组成。两者俱设于清初。八旗步军营,由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的※步甲(即步兵)组成。主要为皇帝及皇室成员外出时通过城区禁门

  • 代子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代替”的意思。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牛录额真(满语音译,汉译“佐领”)下设代子2人。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牛录额真的副手,

  • 布达卫

    见“巴答卫”(412页)、“卜答卫”(20页)。

  • 班藏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其地在今甘肃岷州。宣德三年(1428)十一月,该族喇嘛烟丹癿等入朝贡马,赐以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正统十四年(1449),僧人领占藏卜亦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及钞、彩币表里等。后依

  • 吐峪沟石窟

    位于今新疆鄯善县西50余公里处,傍火焰山,距高昌故城15公里。开凿在吐峪沟东岸半山中。石窟分东南、西北两区。东南区有4窟,西北区有21窟。在沟西岸还有石窟和以土坯砌成的土窟16处。多有汉文题记。最早当

  • 洱海丛谈

    书名。清代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文殊寺僧同揆(号轮安,俗名文果)撰。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1卷。内容有关大理等地佛教寺院和灵异事迹以及南诏大理国史事。系据《南诏通记》、《滇载记》、《南

  • 炙勃焦

    西夏党项族出兵前卜法一种。以艾烧羊髀骨,视其裂纹征兆以卜战争胜负。

  • 爱马

    即“爱马克”(18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