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夏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又含以“花”为图腾的族称,林惠祥说:“‘华’为图腾名称,意即‘花族’”。“”含人类之意,《说文》:“夏为中国之人”。又含“”之意,《尚书》孔颖达正义说:“夏者训大也,中国有礼义文章光华之大。”“华夏”连用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十三经注疏》)系指中国地名。后来“华夏”、“诸夏”、“华”、“”等混用,虽然也用于地名,但更多已用于族名。相传远古传说时代的黄帝族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族与炎帝族结成了部落联盟,由黄河流域向南方发展,与羌人、夷人、戎人、狄人、苗人、蛮人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到了夏、商、周时期,夏人、商人和周人与戎、狄、蛮、夷如北方的鬼方、猃狁,南方的三苗、楚荆,江淮一带的庸、卢、彭、濮、巴、蜀、微等许多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通过杂居、通婚、联盟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互相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华夏族形成的时间有多种见解,分别有原始社会、商代中期、西周中期、东周初期、春秋时期或战国时期等说。华夏族又经过发展,融合了更多的民族后,于汉代演变成为汉族。

猜你喜欢

  • 拾骨葬

    壮族传统葬俗。亦称捡骨葬、二次葬。流行于广西。老人死时,如非吉日,则暂时埋于一地,或装棺“寄葬”在山岩间,经三五年,待骨节脱落后,将其骨捡起、洗涮,从脚到头有次序地装入“金坛”(高约2尺、直径1尺,腹

  • 蔓头城

    见“曼头城”(2061页)。

  • 金㚇

    马首饰,即马冠。《后汉书·马融传》有“扬金㚇而拖玉瓖”句。注称:“金㚇,马冠也,高广各四寸。”辽会同元年(938),晋使冯道备车辂法物使辽,盛唐辇辂,尽在辽廷。其玉辂“驾苍

  • 八丹

    元朝将领。又作八儋。畏兀儿人。真定路宣差都达鲁花赤※小云石脱忽怜之子。初事忽必烈于潜邸,为博儿赤(司膳)。以真定路断事官鹰房万户,从征大理有功,受赏赐。中统(1260—1264)初,从征叛王阿里不哥,

  • 也罕的斤

    元朝将领。哈剌鲁人。密立火者子。世居讹迹邗(今乌兹根)。世祖中统二年(1261)袭千户长。随军征宋,取五花、石城、白马。至元七年(1270),拒守成都,败宋将昝万寿,以功授蒙古哈剌鲁河西汉军万户,驻戍

  • 昌州长官司

    明清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九年(1376),调云南大理土司卢尼古随征※月鲁帖木儿(蒙古族),授四川德昌土知州。永乐二年(1404),置昌州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德昌县西北),以卢氏为长官。清康熙四十九

  • 坤帖木儿

    1377—1402明代蒙古可汗。或译琨特穆尔、衮忒睦尔等。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孙,※额勒伯克汗长子。明建文元年(1399),父被瓦剌部领主乌格齐哈什哈所杀,遂于次年即汗位。因明、蒙

  • 阿史那咥运

    唐代西突厥贵族。※泥伏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子。唐永徽二年(651),随父率众西征,据乙毗咄陆可汗旧地,建牙双河(今新疆雅马渡口)及千泉,受封为莫贺咄叶护,率军攻庭州(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显

  • 启台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称启台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有众4000余户,与霍索楚鄂拓克同驻牧于塔拉斯河流域,距※察哈尔萨雅克部、※萨尔巴噶什部6日程。主要从事畜牧业。归喀什

  • 思曩儿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官署。又作思囊儿簇长官司。洪武年间(1368—1398)置,隶属松潘卫。永乐十二年十二月(1415.1),与松潘地区其余15族长官司一起,派人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宣德五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