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善法

十善法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亦称“佛门十善”。源于吐蕃时期,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其内容:不杀生造罪;不偷盗财物;不与他人邪淫;不谎言妄语;不挑拨离间;不恶言咒骂;不散布流言;不仇视害人;不邪见不违因果;不贪欲。佛教徒认为,行“十善法”,能达到“治身”、“治言”和“治心”之目的,即佛教所皈依之“身、语、意”三宝。

猜你喜欢

  • 鄂克他克奇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宴会时,宰杀牲畜、备办果品和菜馔等事务。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保只

    见“卜赤”(18页)。

  • 按班

    见“昂邦”(1412页)。

  • 吐屯发

    见“吐豆发”(766页)。

  • 却藏南杰班觉

    1578—1651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西藏堆垅嘎列康萨。父名索南衮布,母名玛玛芝桑。幼年于下密院曲弥隆地方随密宗大师南杰贝桑出家。后相继在哲蚌寺果芒扎仓、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及白居寺、昂

  • 张冲

    1900—1980彝族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又名云鹏。云南省泸西县人。1920年,因不堪官僚、豪绅欺压,被迫离家组织地方武装,提出“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保护工农商,救济贫穷”等口号,游击战斗于陆

  • 岸本

    藏语音译,又译作“岸奔”,意为“财务官”或“度支官”。唐永徽四年(653)已见史载。香雄地区即设有此官。吐蕃政权建立后,曾设“岸奔榼苏户属劫罗末论”,意为“内府理财官”。在吐蕃占领区河陇及新疆部分地区

  • 康待宾

    ?—721唐代昭武九姓胡人。其先人于贞观(627—649)时随突厥降户入居六胡州,隶兰池都督府。开元九年(721)四月,苦于唐朝重赋,起兵反抗,据长泉县,攻占六胡州,拥众7万,自称叶护,联合夏州之党项

  • 东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四。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辽瓷

    指考古发现的辽代陶瓷。此术语为20世纪30年代出现。最早判明有出土地点的辽瓷是1939年在辽宁建平(叶柏寿)辽墓中出土的绿釉鸡冠壶。狭义指辽土烧造,并为契丹人使用的,如鸡冠壶、盘口长颈瓶、鸡腿坛、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