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土默特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畏吾儿沁(畏吾儿)、乌古新(兀慎、乌审)、乌鲁特(兀鲁)、弘吉喇特(王吉喇)、巴岳特(叭要、摆要)、巴林、麻古明安(茂明安、毛明暗)、达拉特(打郎)、杭锦等12大部,分左右翼,另有依德、依客、撒尔珠特、吉尔肯、布格勒斯等部所属不清。其沿革及演变详“土默特万户”(72页)。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畏吾儿沁(畏吾儿)、乌古新(兀慎、乌审)、乌鲁特(兀鲁)、弘吉喇特(王吉喇)、巴岳特(叭要、摆要)、巴林、麻古明安(茂明安、毛明暗)、达拉特(打郎)、杭锦等12大部,分左右翼,另有依德、依客、撒尔珠特、吉尔肯、布格勒斯等部所属不清。其沿革及演变详“土默特万户”(72页)。
?—1414明永乐年间苗民暴动首领。湖南保靖县筆子坪人。苗族。永乐十二年(1414),与苗金龙率苗民暴动,自称苗王。贵州答意、治古(皆在今松桃县境内)等地苗民,在其子吴担竹、吴亚麻联络下,纷起响应,共
旧时西藏则拉宗藏传佛教宁玛教派(红教)寺庙。位于今※米林县南部、纳玉河沿岸的山坡上。为藏族著名的香巴噶举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所创建,伊始属噶举派(白教)寺院。相传汤东杰布应珞巴族首领之邀
即“女真”(145页)。
见“比粟”(189页)。
即“苜蓿”(1332页)。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尔固突。周文帝※宇文泰子。少好经史,解属文。武成元年(559),封滕国公。建德(572—578)初,进位柱国。三年(574),进爵为王。六
日本侵占台湾时对高山族人民设置的封锁线。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台湾后,遭到高山族人民顽强的反抗,侵略者把他们视为“劣等民族”,进行野蛮的军事镇压,迫使高山族人民退入深山,并沿山设置长达四百余公里的封锁线,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新唐书》称其在黑水部“益北行十日”处,约居住于今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地区;但有不同说法:一说在前苏联阿姆贡河上游左右,或说在精奇里江即前苏联结雅河东、西源之间的
清代新疆地名。见《新疆识略》等书。《乾隆内府舆图》作博罗胡集尔。设有清军索伦营领队大臣所辖卡伦。位于今中亚博罗呼得依尔河上游北岸。
族名。又作“傣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部分傣族的自称。“哪”系傣语音译,意为“上面”。因德宏位于西双版纳北部,按地理位置为上面,故称。参见“傣”(2242页)、“傣族”(2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