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期话

勒期话

我国景颇族中自称勒期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景颇族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等县。以潞西县中山区中心乡勒期话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23个。塞音、塞擦音分送气与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舌叶两套,有唇齿音。有腭化辅音7个,由双唇音和舌根音腭化而成。无复辅音。有34个单元音,分普通元音9个,紧元音8个,长元音9个,长紧元音8个。长元音主要出现在动词、形容词中。分单元音的长短和带韵尾的主要元音的知短两类。复元音有5个,既有前响的,也有后响,以前响为主。前响复元音有13个,由主要元音加i、u韵尾构成。后响复元音有2个,由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节尾辅音m、n、、p、t、k、。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有前弱化音节。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手段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表示阴、阳性和指小的词尾。量词较丰富,用名词作计量的现象较突出。数词、量词都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结合使用时数词前,量词在后。量词除表量外还有类别作用。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构成时,代词词根要变为弱化音节。动词有使动范畴,用动词词根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交替、清浊交替、元音松紧交替及在动词前加虚化动词表示。另外动词主要元音长短交替还有表示否定的意思。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和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复合词的结构有并列、修饰、支配、主谓等形式。派生词由前缀和后缀构成,以前缀为主,有丰富的四音联绵词。借词主要来源于景颇语和汉语,也有一定数量的傣语和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敕赐祐宁寺碑记

    碑铭。清雍正帝撰文。雍正十年(1732)立。位青海大通县祐宁寺(原称郭隆寺)。碑文记雍正元年(1723)该寺喇嘛参预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寺庙被毁。十年(1732)清政府发帑鸠工,复修该寺

  • 红仡僚

    古族名。元代对部分仡佬族先民的称呼。《元史·成宗纪四》记作“红犵獠”。明清及民国时期又称红仡佬、红革老等。今统称为※仡佬族。以其服装为红色而得名。元大德十年(1306),有青山(在今贵州息峰县境)红仡

  • 足美策旺班觉尔

    ?—1842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初任仔琫。道光十九年(1839),经驻藏大臣孟保等奏准,晋升为噶伦。办事谙练,二十一年(1841),参与征剿森巴人侵藏,协办军务,统领士兵,不辞劳苦,奋勇杀敌,

  • 车木楚克纳木扎勒

    ?—1732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德济布长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与弟朋素克喇布坦率属众归清。三十年(1691),参加多伦诺尔会盟,授札萨克一等台

  • 蕃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景宗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以谟宁令(天大王)野利仁荣主其事,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译为蕃语,用蕃文(西夏文)书写,教授学生。学生皆选自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

  • 陶格

    见“咪曼”(1646页)。

  • 须虑

    古越人语音译。越人对船的称呼。《越绝书》:“越人呼船为须虑,即鸼也。”《正字通》:“船小而长者曰鸼。”

  • 匹娄昭

    见“娄昭”(1762页)。

  • 嘉陵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临近西汉水,一说在今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

  • 里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厘族、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凤庆、永胜、华坪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