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棒
苗族用以刻上原始表意符号的木棒。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有开亲木及巫辞木二种。凡男女结亲,则在开亲木上刻有礼单,表明所索要的白银、骡马、水牛、花布、煮饭用的铜鼎罐、挑妈妈饭的箩筐、鸭、蛋、盐、茶、糖等的数量。木棒正面、背面及侧面皆刻有表意的符号。鬼师用的木棒上刻的符号大多表示巫辞内容。有些符号与开亲木相同,如鬼师需用的祭品符号牛、马、银、鸭、米等。因苗族无文字,用刻木帮助记忆,今使用地区已不多。
苗族用以刻上原始表意符号的木棒。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有开亲木及巫辞木二种。凡男女结亲,则在开亲木上刻有礼单,表明所索要的白银、骡马、水牛、花布、煮饭用的铜鼎罐、挑妈妈饭的箩筐、鸭、蛋、盐、茶、糖等的数量。木棒正面、背面及侧面皆刻有表意的符号。鬼师用的木棒上刻的符号大多表示巫辞内容。有些符号与开亲木相同,如鬼师需用的祭品符号牛、马、银、鸭、米等。因苗族无文字,用刻木帮助记忆,今使用地区已不多。
黄帽派喇嘛庙。位于今青海湟源县西30里。为青海黄河北右翼蒙古各旗置建。住寺喇嘛俱为蒙古族人。解放前有喇嘛128名。车臣诺们汗住持。原有右翼盟长公署及右翼王公贝勒等办事处。绕寺而居皆蒙古人,约有数百户。
清代满族女诗人。字湘华。克勤纳平郡王曾孙女,兄景麟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著有《佩兰轩绣余草》。
元代著名碑刻。亦称《莫高窟六体真言碑》、《敦煌六字(体)真言碑》。在今甘肃敦煌之莫高窟。至正八年(1348)泐石。碑料为青石,长方形,内容分三部分:一为释迦牟尼画像;二为环绕画像顶、侧书写六体文字,佛
高句骊国第十五世王乙弗(《魏书》等称“乙弗利”)的谥号。亦称好王。乙弗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继位,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死后葬于美川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明代四川卫所名。宣德四年(1429)正月增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松潘“地临生番,近尝窃发”,而松潘卫旧有三千户所,兵力寡弱,难以控制,奏请增乒设站,加强统治,遂增置该千户所。
辽代部族名。圣宗统和二年(984),曾奏请以后详稳(将军)只从本部选授,圣宗以“诸部官惟在得人,岂得定以所部为限。”不允。有人以为即《辽史》所记获里国,为辽属国,辽北面属国官中曾设获里国王府。
①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
?—1218金大臣。本名抄合。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招讨司人。女真族。粘割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历教授、主簿,累迁河北大名提刑知事、泰定军节度副使、德兴治中、宣德州刺史。贞祐元年
见“却吉嘉错” (981页)。
440—465北魏皇帝。452—465年在位。亦作乌靁直懃、乌雷直勤。鲜卑拓跋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孙,恭宗景穆帝※拓跋晃长子,其母为柔然郁久闾氏。少聪达,焘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承平元年(45